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侗族民歌的网络传播

发布时间:2018-04-09 22:29

  本文选题:侗歌 切入点:去生活化 出处:《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02期


【摘要】:网络是当今最重要的传媒之一,侗族民歌的传扬者充分利用了网络来传播侗歌。侗歌网络传播形式多样,不仅保持了听觉上的享受性,而且有丰富的视觉效果。网络传播给侗歌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形成了"去生活化"的新特性。
[Abstract]:Networ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a, Dong folk songs propagandists make full use of the network to spread Dong songs.Dong so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forms are diverse, not only to maintain auditory enjoyment, but also rich visual effects.Network communication brings many new changes to Dong song, and form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of "life-free".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文传系;广西民族大学;
【分类号】:J607;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申茂平;;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2 陶健;;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3 唐嘉骏;浅谈侗歌艺术的形式与特点[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郭宇宽;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侗族大歌之乡保护纪实[J];南风窗;2004年13期

5 崔玲玲;;对民歌传承活动的考察与思考——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现状[J];人民音乐;2006年03期

6 查子明;;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之我见[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小燕;;三门峡传统戏曲的生态环境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昕;;从侗歌教师口述实录看侗族大歌传承状况[J];大舞台;2011年01期

3 郑健;;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J];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4 肖育军;;浅论苗岭飞歌文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5 念丽;王飞;;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J];大众文艺;2011年03期

6 张英华;;浅论原生态民歌的再兴起[J];歌海;2008年04期

7 吴忠军;周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侗族旅游村寨歌舞变化定量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8 滕志朋;;网络传播条件下侗族民歌的命运趋向[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9 杨朝忠;;黎平北部山区“屋歌”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10 覃金盾;;高校音乐学专业加入原生态内容的课程设置构想[J];大家;2011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娟;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2 吴岚;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3 郝瑞华;三江侗族建筑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6年

4 岳李;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轨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琛;贵州侗族大歌的当代传播方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6 何纪红;浅谈原生态民歌的教育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卫国;论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涛;日常与狂欢[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赵晓香;百年同乐—从一个民间壮剧团看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艺术[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10 马芳芳;侗族大歌歌师的生存困境与出路[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普虹;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梅;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介[J];图书馆学刊;2001年04期

2 吕前昌;论在网络传播语境下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理论导刊;2002年09期

3 杨新敏;农村网络传播:问题与对策[J];新闻大学;2003年01期

4 徐宝才;试论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J];新闻实践;2001年09期

5 张允若;关于网络传播的一些理论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2年01期

6 管先海,程训方;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向[J];档案管理;2003年06期

7 金春郊;试述“把关人”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李凤琴,王松鹤;网络传播的嬗变及其对期刊业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许鑫;浅析网络传播的社会限制[J];新闻采编;2004年05期

10 许超;;网络传播与著作权的关系[J];互联网天地;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荣欣;李书军;;网络传播中虚假信息的防范对策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薛聪锐;;河北民俗文化网络传播的整合构建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杨凯;;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及扩散机制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庄晓东;尹忠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民间网络传播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5 李蓓;;网络传播与博物馆观众视角[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鸿波;黄奇伟;;北京奥运与网络传播[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杨晓鸣;沈国明;;跨文化网络传播的障碍及其对策[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殷晓蓉;;网络传播与中国传播学面临的三大难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9 郑洁;;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咏华;;试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网络传播研究[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杨慧霞;网络传播监控的难点及其对策[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记者 赖名芳;5起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宣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4 甄学宝 邢立新;精英博客搭台 力促摄影批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顾冬梅;网络传播:性别仍未平等[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星泽;网络传播:卷烟品牌宣传新亮点[N];经理日报;2006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成思 本报记者 刘永刚 武晓黎;网络传播岂能无法无天[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8 马雪芬;龙源网领跑期刊网络传播[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孙光海 刘国高;《网络传播》评互联网10大新闻 网媒备受关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王眉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网络管理需更多依靠“自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梅;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3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4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张咏华;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新闻业[D];复旦大学;2003年

6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战平;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梅;论网络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毛文婧;求真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盛志宏;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D];广西大学;2004年

4 孙博;网络传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5 王艳群;网络危机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白宇;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武锋;网络“微内容”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水小淼;我国网络传播中的网民议程设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吕卫华;网络传播背景下的当代青年文化嬗变[D];河海大学;2004年

10 马炳新;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28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28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