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川泛新波,古琴奏和鸣——常熟虞山古琴保护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本文选题:音乐艺术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参考:《艺术百家》2013年0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常熟市虞山古琴保护传承现状的实地调查,阐释当地政府所构筑"节"、"馆"、"室"、"社"、"场"五位一体的多元化格局的活态、立体化古琴保护体系,以及"虞山琴社—常熟理工学院—少儿古琴社"多层面、多渠道的社会合力共建的传承体系。透过对其琴人琴乐的观念、琴社活动、琴乐事象的描述,在田野资料展现基础上进行提升思考。认为在当前古琴保护传承中,应该处理好学院—山林、传统—现代、民间—政府等若干对关系。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加速非遗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Guqin in Yushan, Changshu 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living state of the pluralistic pattern of "festival", "museum", "room", "society" and "field" construct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ancient harp. And "Yushan Qin Society-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ildren Guqin Society" multi-level, multi-channel social joint efforts to build a heritage system. Through the concept of the piano music, the activities of the Qin Society,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iano music image,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information display to promote think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current heritage of Guqin protection, several pairs of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handled well, such as college-mountain forest, tradition-modern, folk-government and so on. Strengthen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on-posthumous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J63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雅琳;;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徐州琴书王家班”叙事[J];艺术百家;2010年06期
2 曹浩亮;;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J];民主;2007年11期
3 郑晓韵;;从保护古琴音乐艺术谈起[J];四川戏剧;2006年02期
4 张亚萍;曹玉;;“南风和畅 古琴清远”诗会前言[J];扬州文学;2007年03期
5 ;传承虞山派 锦绣常熟田——常熟书画作品展[J];书画艺术;2007年06期
6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J];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07期
7 董翌;;从古琴发展浅析古琴音乐——以《平沙落雁》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8 王文章;;《绝世清音》序[J];艺术评论;2006年09期
9 ;传承虞山派 锦绣常熟田——常熟书画作品展[J];中国美术馆;2007年11期
10 杨典;;传统斫琴艺术的惊蛰时代[J];科学之友(上旬);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晓波;;留存地方文化记忆——也谈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永金;信国洋;;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战略重点“闪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唐思京;;论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苑焕乔;;文化生态视野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以京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8 John Hurd;;在发展的时代保护建筑、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刘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保护——以浙江省西塘古镇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高卫华;黄迎新;;湖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传播的现状——2010年“湖北民族文化传播”暑期调研报告[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卫昕 赵斌;文化的狂欢 民众的节日[N];成都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杨帆;又有35项文化遗产跻身省级“非遗”[N];苏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晓林;北京首次拍卖非遗传承人作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周丽燕;旅游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助推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欣文;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本报通讯员 李玮;提升文化安徽影响力[N];安徽日报;2008年
7 ;四川阿坝州帮扶“非遗”传承人[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记者 黄晓华邋通讯员 何凌;非遗是值得珍视的精神家园[N];海南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朱芙蓉;“申遗”,中餐有没有戏?[N];科技日报;2008年
10 雷宇;非遗保护20年:文化成生活表面的油珠?[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伟;韩城古城传统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郭耿甫;“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建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Y,
本文编号:1799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9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