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昆曲抄本《万花献瑞》去声字特征与腔格演唱探究
本文选题:去声字 + 昆曲 ; 参考:《音乐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正一、昆曲抄本《万花献瑞》概说传统昆班演出历来都是"剧有定本"。明至清中期,昆曲盛繁,从宫廷雅台到青楼楚馆遍及梨园子弟,众多戏班都以拥有整套剧本为荣,由此彰显出了戏本的重要性。清代光绪升平署内有"写法处"专司手抄戏本(称"安殿本"),民间如北京"百本张"等,最为典型。手抄本一则出自文人雅士,二则来于戏工伶人。特别是伶人手抄本价值更高,它对戏曲传播、
[Abstract]:First, Kunqu Opera transcripts, "Wanhua Xianrui" an overview of the traditional Kunpan performance has always been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pla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unqu Opera flourished, from court stage to Qinglou Chuguan throughout Liyuan children, many opera troupes are proud to have a complete set of scripts, 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rama. In the Qing Dynasty Guang Xu Shengping Administration had "Writing Office" handwritten drama book (called "an Temple"), folk such as Beijing "100", the most typical. A copy from the literati elegant, the other from the actor. In particular, the music-maker copy is more valuable, it spreads to the opera,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规划项目“浙皖(南)地区昆曲酬神戏民间手抄本研究”(批号13YJA76002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正来;关于昆曲音乐的曲腔关系问题[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2 俞振飞;唱曲在昆剧艺术中的位置[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3 顾聆森;;论魏良辅的声腔改革[J];艺术百家;2008年05期
4 杨红;试论昆曲曲牌的溶合现象[J];齐鲁艺苑;1989年04期
5 武俊达;;昆曲唱腔的装饰音及其记谱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柳兮;;姹紫嫣红开遍(外一首)[J];词刊;2008年08期
7 傅雪漪;;谈昆曲歌唱的用气[J];音乐研究;1958年02期
8 傅雪漪;昆曲音乐浅谈[J];人民音乐;1982年10期
9 刘明澜;;试论昆曲曲牌音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10 康保成;从“啭喉”看昆曲的发声技巧及渊源[J];戏剧艺术;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炜;;谈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王正明;;川剧唢呐曲牌及其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向良元;;让丝弦锣鼓走出山门追随时代[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向良元;唐e,
本文编号:183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3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