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20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7 05:26

  本文选题:民族管弦乐队 + 管弦乐配器 ; 参考:《人民音乐》2009年05期


【摘要】:正20世纪,民族管弦乐①艺术从民间走向专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对20世纪民族管弦乐艺术进行较全面的回顾,总结经验,对21世纪民族管弦乐艺术
[Abstract]:In the 20th century, the art of national orchestral music from folk to professional,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o maturity, and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national orchestral work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rt of national orchestral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makes a review of the art of national orchestral music in the 21st centur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许光毅;大同乐会[J];音乐研究;1984年04期

2 沈洽;二十世纪国乐思想的“U”字之路[J];音乐研究;1994年02期

3 刘为霖;;甘涛与“中央广播乐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3年02期

4 李西安;我国民乐创作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格局的转型[J];人民音乐;2002年10期

5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一)[J];音乐艺术;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涛;;华家乐班——晋北采风录之一[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2 杨殿斛;;民间音乐消长:乡民生命意识的艺术诉求——黔中腹地营盘社区音乐的民族志叙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1期

3 魏晓敏;;民族管弦乐队交响化的先驱者——甘涛先生[J];大众文艺;2012年20期

4 宋璐;;大同乐会的历史意义及现代启示[J];北方音乐;2012年12期

5 班一;世界音乐之“趋同”与“求异”——简论学习本土音乐之意义与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李世军;;试论贺绿汀中西融合音乐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居其宏;;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争”论评(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冯毅;;管弦乐配器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伍国栋;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下)[J];音乐研究;2001年01期

10 张伯瑜;;中西音乐关系讨论中概念与内涵的错位[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祖胜;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媛;“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 1933-1946[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丽;郑觐文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刘真;郑觐文音乐著述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璐;现代性背景下的都市新声—贺绿汀早期音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越湘;管弦乐作品《涟漪》数图结合的创作构思解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黎家棣;古代阮舆现代阮的比较[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经;语言、动作、音乐三位一体的母语音乐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涛;抚慰创伤的三种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永平;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泳良;音型在管弦乐配器中的一般表现形态、功能及历史演变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李双燕;陶一陌古筝作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晓宇;;民族管弦乐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变奏——刘长远民族管弦乐作品《抒情变奏曲》评析[J];人民音乐;2007年04期

2 黄晓飞;;民族器乐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在“2006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创作高层论坛”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07年01期

3 王建宝;;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从《新婚别》到《敦煌魂》看朱晓谷对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J];音乐研究;2009年04期

4 刘文金;;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创作、编制[J];演艺科技;2010年11期

5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东方纪元——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圆满成功[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6 马士萍;;浅析建国后民族管弦乐队“交响化”的历程[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年Z1期

7 杜庆云;中国广播民族乐团[J];人民音乐;1987年09期

8 李西安;“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二十三 我们将如何面对21世纪?──民族管弦乐队的转型鐝解构及其它[J];人民音乐;2000年04期

9 高峰;;试论我国现代管弦乐队的历史成因[J];大舞台;2009年02期

10 于庆新;民族性 时代性 多样性——记香港“中乐发展国际研讨会”[J];人民音乐;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歆;;传统与现代的流变,民间与专业的交融——对芬兰当代作曲家诺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协奏曲》的研究与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王丹丹;;音乐欣赏课在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晓夜;;从《卡玛林斯卡亚》谈民歌素材在音乐创作中的借鉴与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5 林长川;;从审美观念的变革谈现代斜拉桥的审美和设计[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6 朱存明;;汉画像所表现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春发;;我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林华;;复调感的获得[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卜大炜;为祖国的江河湖海谱写壮美乐章[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黄恩智;“流行音乐的前景很可观”[N];辽宁日报;2000年

3 李巧艺 编译;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列[N];音乐周报;2004年

4 吴名辉;海南作曲家陈元浦的黎山绝唱[N];海南日报;2008年

5 张楠;工人作曲家夏宝森五一献贺礼[N];工人日报;2008年

6 邢晓芳;中国元素“新鲜”再现[N];文汇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徐志纯;谢国华的三个角色[N];安徽日报;2006年

8 ;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著名陇剧作曲家郭效文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N];陇东报;2006年

9 张岚;从小八路到著名作曲家[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孔令贤;扶犁播乐章[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2 谭述乐;传统绘画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再认识[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胜冰;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杨远;夏商周青铜容器的装饰艺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吴粤北;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i肹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长青;浅谈“八孔”竹笛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朱连理;从马勒的交响作品看西方音乐中的“死亡”母题[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王波;录音艺术三度创作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田婧;卡门三首咏叹调演唱版本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慧惠;不平衡的空间——拉亨曼管弦乐作品《图表》解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施雯;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及其钢琴音乐语言[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吕久丰;古柏杜丽娜作品宗教因素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潘蕾;论爱伦·坡的美学观中艺术、生命与死亡之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粟世来;消费主义与审美生活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0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00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