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曲音乐结构分析
本文选题:唐大曲 + 音乐结构分析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摘要】:唐大曲在发展其庞大结构的方法上,手法很多:在句法上,采用了"换头""合尾""变奏""紧缩与扩展""顶真格""犯调"等手法发展乐句;在乐段结构法上,采用"变奏""重复""对比"等手法发展乐段、扩展乐段,在增加乐段间联系的同时,也增加乐段的对比性,而且各种结构原则不仅分别运用,而且综合运用,促成了唐大曲"显结构"的逻辑规律,即外在的庞大结构,也反映了唐大曲"隐结构"的内涵逻辑原则,注意了音乐结构发展的内蕴美。
[Abstract]:Ther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Tang Daqu develops his huge structure: syntactically, he adopts the techniques of "changing head", "closing tail", "variation",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top truth case", "criminal tune" and so on; The use of "variation" and "repetition" and "contrast" to develop and expand the passage not only increa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egments, but also increases the contrast of the passage, and various structural principles are not only used separately, but also comprehensively used. It promotes the logic law of "explicit structure" in Tang Daqu, that is, the external huge structure, also reflects the connotation logic principle of "implicit structure" of Tang Daqu,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ner beau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序;《霓裳羽衣曲》的段数及变迁——《霓裳曲》新考之二[J];中国音乐学;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陈峰;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廖群;;“对话式”与“表演式”——《诗经》、汉乐府初始传播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罗斯宁;;论辛弃疾词中菊花和鸥鸟的意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晓霭;;唐诗在宋代的歌唱与宋人的声诗观[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竹三;;祭祀戏剧的流动性演出[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4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双;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范海玉;刘长卿五言律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欧拉夫·特瑞比利;马耳他诗与杜甫诗内容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5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贺江丽;永明文学及其在梁、陈的流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8 冯根才;吴均论[D];厦门大学;2002年
9 冯淑华;《唐声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鑫;唐宋时期的书画买卖和市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17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1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