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二胡比赛

发布时间:2018-05-21 17:46

  本文选题:中国音乐 + 古筝 ; 参考:《人民音乐》2013年12期


【摘要】:正~~
[Abstract]:Positive ~ ~
【分类号】:J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二胡学会石景山考级[J];小演奏家;2003年09期

2 ;古筝纳入“金钟奖”单项比赛[J];乐器;2005年12期

3 陶诚;;音乐盛典 城市盛会 大众节日——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概述[J];人民音乐;2006年02期

4 张萌;;金钟鸣星城 合唱震湘江——记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J];人民音乐;2007年09期

5 王素芳;;为民乐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推动力——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综述[J];人民音乐;2007年12期

6 徐沛东;;金钟奖与江苏文化发展战略联袂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快速健康发展[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09年06期

7 ;南京艺术学院王建民教授、庄曜教授、欧景星教授分别荣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铜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8 弘韵;我院选手在“天华杯”全国少年二胡比赛中获第一名[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9 ;乐器信息[J];乐器;2004年01期

10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J];人民音乐;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树荟;;我们时代的欣赏处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罗伟雄;;浅谈《广东汉乐》的主要区域载体与本质特征 保护好《广东汉乐》的品牌和产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罗小平;;中国音乐心理学转型阶段发展特征[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西安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5 许小民;费茸;;被遮蔽了的中国音乐之艺术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邓俭;;试论儿童音乐创作的主体意识[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张谦;;“世界音乐的若干问题及美国世界音乐教育”讲座纪实[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8 张婧颖;孟子厚;;二胡声辐射指向的音质特性[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陈炜;;谈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 徐沛东;金钟震华夏 琴瑟和神州[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杨承志;民乐金钟奖落户江苏 华夏新乐章奏响金陵[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忱;“金钟”为大众而鸣[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雪红;羊城金钟响 大乐动八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胡振民;讴歌伟大时代 弘扬民族精神[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郭娟;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各表演奖赛项专家论证会在京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忱;音乐“金钟”响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本报编辑部;2004中国音乐十大新闻[N];音乐周报;2005年

9 玉冰 朝晖;音乐的摇篮 人民的节日[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温朝晖 梁嘉琪;第五届金钟奖广州决赛在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李小戈;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傅暮蓉;查阜西琴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艺楠;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钢琴伴奏谱)》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沈云芳;胡登跳“丝弦五重奏”的音乐创作观念及存在价值[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郁新安;民族电乐器中电扩声弦乐器的设计探索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贾怡;琵琶演奏家程午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何冰;中国双钢琴音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婕;民族器乐协奏曲创作实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王礼超;乐音音色感知的行为和脑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车新春;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图像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9 李华;试论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于慧;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0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20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