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烈、凝思、永生——杨立青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音乐风格与演绎初探
本文选题:木卡姆 + 杨立青 ; 参考:《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正一、作曲家杨立青的"协奏曲情结"与《木卡姆印象》在中国当代新音乐的主流语境中,杨立青和他的创作显然具有特殊的"意味"。就师承和代际而言,他晚于朱践耳、金湘等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专业作曲家,但又早于叶小钢、谭盾、朱世瑞等改革开放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那一代"新人"。作为一位技艺精湛、功底
[Abstract]:First, composer Yang Liqing's Concerto complex and the impression of Mukam in the mainstream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Yang Liqing and his creation obviously have a special "meaning". As far as learning and 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is concerned, he is later tha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osers trained in new China, such as Zhu Jianer, Jin Xiang, and so on, but also before the "new generation" who emerged in the 1980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of Ye Xiaogang, Tan Dun and Zhu Shirui. As a skilled, skilled person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分类号】:J6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诺;;核心动机在音乐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力作用——以杨立青交响叙事曲《乌江恨》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龚华华;;积墨·破墨·泼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杨立青;谈朱践耳《第一交响曲》创作技法[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4 杨立青;历史悲剧的真实写照——朱践耳新作《第一交响曲》评介[J];人民音乐;1986年08期
5 杨立青 ,黄荟;听朱践耳《第三交响曲》[J];人民音乐;1989年03期
6 杨立青;《朱践耳交响曲集》序[J];人民音乐;2002年07期
7 张巍;在历史与未来之间——作为作曲家、学者和院长的杨立青[J];人民音乐;2003年05期
8 田艺苗;;当代新音乐的轨迹——杨立青的室内乐作品评析[J];人民音乐;2010年04期
9 李小诺;;民族性审美范畴的突破——兼评杨立青交响叙事曲《乌江恨》悲剧形象的创造[J];人民音乐;2012年03期
10 郭树荟;来自丝绸之路的回响——杨立青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初探[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杨立青中胡与乐队《荒漠暮色》探析[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2 黄瑾;;民族风情的音乐诗篇——朱践耳交响组曲《黔岭素描》之和声分析[J];大众文艺;2013年11期
3 龚华华;;积墨·破墨·泼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谈相东;;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分析[J];名作欣赏;2010年36期
5 蔡乔中;;朱践耳的交响乐创作[J];人民音乐;2010年05期
6 李小诺;;民族性审美范畴的突破——兼评杨立青交响叙事曲《乌江恨》悲剧形象的创造[J];人民音乐;2012年03期
7 徐孟东;中国复调音乐形态新的发展与变异(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蔡乔中;朱践耳交响曲的序列技法特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蔡乔中;;朱践耳交响乐创作技法的民族化思维[J];人民音乐;2012年10期
10 高峗;朱践耳交响音诗《纳西一奇》的哲理性思维[J];艺术教育;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赵光;解读数字“三”在朱践耳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意义和象征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袁昱;杜鸣心交响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亢爽;琵琶曲中英雄性、悲剧性的审美表现[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杨秀锋;中胡与交响乐队作品《荒漠暮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博;赵季平《第一交响乐》的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严梅;朱践耳交响乐作品的根基[D];河南大学;2003年
5 李辉;核心音集在音乐构成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6 张敏;朱践耳钢琴曲《叙事诗<思凡>》的音乐文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汝艺;论王建民的二胡作品对二胡艺术发展的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龚华华;积墨·破墨·泼墨[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9 王昆宁;朱践耳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天乐》中的演奏艺术特征探微[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10 郑娜;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朱践耳钢琴作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小诺;;核心动机在音乐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力作用——以杨立青交响叙事曲《乌江恨》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郭树荟;来自丝绸之路的回响——杨立青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初探[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塔·玛·阿里巴基耶娃;论维吾木卡姆起源问题[J];中国音乐;1993年03期
2 徐家祯;;ABC FM最佳百首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2007年12期
3 滕祯;;刀郎木卡姆的变异形态探析[J];人民音乐;2010年03期
4 张欢;;木卡姆走进大学[J];广播歌选;2010年08期
5 徐晶;;木卡姆传奇[J];神州;2011年16期
6 阿布力克木;维吾尔族传统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J];中国音乐;1993年02期
7 买提肉仔·吐尔逊;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及其音乐结构[J];中国音乐;1993年03期
8 宋博年;鲁克沁田野采风随笔[J];中国音乐;1998年04期
9 岳文;丝绸之路 乐韵悠悠——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和主要乐器[J];视听技术;1998年07期
10 周吉;;维吾尔音乐之魂 木卡姆[J];华夏人文地理;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吉;;保护传承库车版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刻不容缓[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3 霍长和;;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歌剧《苍原》的音乐[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曾征;;教与学的思索——从“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谈起[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新疆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7 居宗泽;;谈谈音乐欣赏的教学体会[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邵蓉;;视唱练耳课教学探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刘欣欣;;从中国首部古典音乐电视片《梦幻曲》谈音乐欣赏教育课[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波;;巴托克与他的《小宇宙》[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宝玉;追寻岁月中的“木卡姆”[N];哈密报(汉);2005年
2 马新河;西域文化:活着的文物——《十二木卡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刘宏鹏;维吾尔音乐“十二木卡姆”亟待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梁建春;保护千年古典 培养世纪传人[N];西部时报;2006年
5 刘阳;沙漠绿洲的孪生歌者[N];人民日报;2008年
6 ;我庆幸我与维吾尔木卡姆相遇[N];新疆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李迅;轮台木卡姆保护传承中心挂牌[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南香红;木卡姆:人间非典型音乐[N];南方周末;2006年
9 潘莹;新疆全面抢救木卡姆艺术[N];中国民族报;2006年
10 韩子勇;木卡姆:巨灵如风吹过[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4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5 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7 于川;多元化的传承与创新[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8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10 斯琴朝克图;交响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怡;木卡姆学的历史与现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升恒;试论钢琴踏板与音乐风格多样性之关联[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余双慧;普赛尔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音乐风格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4 李君茹;四首具有西域音乐风格古筝曲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王佳;浅析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OP38[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6 何颖;莫扎特的歌剧对美声唱法的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金s,
本文编号:1953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5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