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中国早期摇滚乐歌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1 12:22

  本文选题:中国音乐 + 摇滚乐歌词 ; 参考:《艺术百家》2009年02期


【摘要】:本文以中国早期摇滚乐歌词这一边缘性文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文化背景、代表性文本的意识形态特征与审美形式特征三个方面的分析,对这一类作品的文学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orderline style of early Chinese rock music lyr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for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esentative text,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iterary significance of this kind of work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61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贾明;;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崔健,毛丹青;飞越摇滚的“孤岛”[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3 张新颖;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J];文艺争鸣;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王宗峰;赵修广;;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向张器友等先生请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曹书文;;论20世纪80年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承质;“道法自然”与文学的“真实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邱坤荣;沈学习;;英雄话题·英雄神话——民族危亡时期和公共政治情绪下军旅小说“英雄主义”叙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程致中;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阐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瞿华兵;;新时期以来乡村题材小说中的城市意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俊明;;港台新诗史写作问题探论[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章罗生;谭平;;近年报告文学创作审美新变一瞥——以赵瑜和《革命百里洲》为中心视点[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霍俊明;;新诗史叙述中郭小川与贺敬之的经典化变动[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唐韧;;源流之辨——《讲话》之“经”与“权”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文红霞;;论贺敬之抒情短诗的审美特征和历史价值[A];挥毫顶天写真诗——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子清;;对新诗提法的质疑——第二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发言[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查谦;;从杨澜专访系列的人物身份看中国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部分特点[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洪治纲;;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别与审美选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9 范家进;;压抑与疏导:新时期之初小说中的“乡土中国形象”[A];百年中国文学与“中国形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6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8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9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孔晓音;李锐小说中的革命历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徐明霞;“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音;中国音乐国际研讨会在香港召开[J];音乐研究;1989年01期

2 武惠敏;;江南丝竹音乐之文化背景探究[J];黄河之声;2010年11期

3 魏廷格;中国传统乐器的艺术生命力——在“中国音乐观摩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1989年02期

4 秦启明;;冼星海著作年表(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傅雪漪;从《访贤》谈京弋腔和百本张——对“李家瑞文”之我见[J];中国音乐;1993年03期

6 西奥多·J·郭;费邓洪;;夏威夷中国音乐一览(上)[J];岭南文史;1993年03期

7 ;音乐理论[J];全国新书目;1994年11期

8 罗艺峰;现代性条件下的中国音乐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张笛;;关于中国音乐发展问题的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刘峰;龚莉;;浅议文化商业化背景下的音乐经济[J];商场现代化;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希祥;;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上海食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从十七大报告的有关文化的论述谈起[A];上海食文化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田华;马春;;文化背景与个体化整体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郭树荟;;我们时代的欣赏处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小立;;中国音乐图书的市场、出版及经营[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6 于绪丽;;对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普遍性的讨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国良;;文化与结构的冲突——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新视角[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施征宇;;中英动物词汇翻译与文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全京姬;;日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林绿竹;;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安忆;中国音乐在中国[N];文汇报;2001年

2 文宗 陈伟;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圆满闭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张萌;七月星城 回荡着动人的歌声[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宋光;内置移动电话铃音行为的性质及付酬问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5 本报编辑部;2007中国音乐十大新闻[N];音乐周报;2008年

6 温朝晖 梁嘉琪;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将在广州隆重举[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中国音乐家协会二○○六年大事记[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胡佐斌;痴情的音乐梦[N];广安日报;2008年

9 裴诺;寻找完美和谐的合唱天籁之音[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侯明廷 邹励;中国音乐产业啥时出头?[N];中国经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使用英语情态附加语的差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小戈;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傅暮蓉;查阜西琴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杨艳琪;祁彪佳及其《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冠群;英语和汉语修辞倾向的对比[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2 蒋韵;回应式重复在中美学生电话会话中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淼;冲突与融合:从《大地》三部曲看中美文化的差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杜建锋;党锢之祸与汉末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5 黄永华;汉英称谓语之跨文化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高小燕;论文化与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书跃;论杰克·伦敦在中美两国的文学地位的变迁[D];四川大学;2005年

8 姚春梅;唐代西域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牛丽丽;巴山舞的文化背景及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云;论阎连科乡土小说中的权力叙事[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4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64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