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乐作品《孟姜女》看歌曲感情的培养和训练
本文选题:声乐教学 + 声情并茂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4期
【摘要】:声情并茂的"声"即为歌唱中的技术与技巧,声音用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使艺术作品充满着生命力,是表现作品的基础。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是靠不断的教与学的积累构成的。"情"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灵魂,是歌唱感染人、鼓舞人及教育人的根源所在,是歌曲的内涵。歌唱的艺术既是"声"的艺术,又是"情"的艺术。要想做到声情并茂的歌唱,就要感受词意主题,理解作品内涵;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结合;积累感情素材,提高自身修养。
[Abstract]:Sound is the technique and skill in singing and singing. Sound makes art work full of vitality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works. The artistic realm of emotion and emotion is form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Emotion is the soul of vocal performing art, the root of singing infecting, inspir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ongs. The art of singing is not only the art of sound, but also the art of feel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ound and emotion of singing, we should feel the theme of ci,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ork; convey the emotion by sound, bring the sound with the emotion, combine the sound with the emotion; accumulate the emotional material and improve the self-cultivation.
【作者单位】: 临沂师范学院;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雅丽;;杜鸣心《新世纪少年钢琴组曲》的创作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2 诸炜;浅谈影响高师声乐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5期
3 郝亚莉;;浅析标题音乐的美学特征与审美功能[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4 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刘璐;孟翔;王文琦;;论音乐节奏的功能效应[J];电影文学;2008年24期
6 童江梅;;论合唱训练的着力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7 程海艳;;宝卷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临泽宝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8 李涵;;音乐的自觉:个体自由生命的唱响——对《声无哀乐论》的一种解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曾超;周武忠;;音乐:独特的旅游传播媒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车绍留,张桂仙;如何培养演唱者的心理素质[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音乐情感的语言值计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2 付晓青;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沈安;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D];辽宁大学;2008年
4 轩小杨;先秦两汉“和”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5 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7 雷大川;“乐”:政治意义的宣化——先秦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胡吉星;作为文体的颂赞与中国美颂传统的形成[D];暨南大学;2009年
9 王yN;《礼记·乐记》研究论稿[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黄俊亚;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坤;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丽;“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敏;论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文剑;《乐记》的伦理思想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宪淼;歌剧《伤逝》中悲剧人物子君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丽;尚德义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苏军;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娜;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小燕;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导言[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珊珊;音乐语义性与非语义性的冲突与协调[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静;关于声乐教学中几个难点的解决[J];黄河之声;2005年05期
2 段友芳;论声乐教学中的“情”[J];音乐天地;2005年10期
3 段友芳;声乐教学应与其他课程教学紧密结合[J];美与时代;2004年02期
4 殷进良;声乐教学琐议[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李凌燕;数码手段对声乐教学的辅助意义[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6 傅晓蓉;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心理[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07期
7 马宁;浅谈声乐教学中声情并茂的重要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全春萍;浅谈声乐教学工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王成;浅谈声乐教学歌曲DE选材[J];黄河之声;2005年05期
10 孙一波;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艺术教育;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青山;;浅议声乐教学的艺术[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张小弋;;声乐教学必须重视心理心态教学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华;;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车小红;;试论高校声乐教学的师生素质和教与学关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周箐;;论声乐教学“个别授课”中的师生关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董振国;;在声乐教学中怎样认识歌唱综合规律的掌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肖子力;;试谈群众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法[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王凡;;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刘建刚;;论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徐娟娟;;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法运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院艺术教育系 曾泓;声乐教学的苦与乐[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赵世民;蒋英谈声乐教学[N];音乐周报;2003年
3 王吉乐;声乐教学的事故多发区[N];音乐周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谢国苍;孟姜女的家乡在彭阳?[N];宁夏日报;2008年
5 ;孟姜女哭长城发生在齐鲁[N];文汇报;2000年
6 张鹏飞;津市:大做孟姜女文章[N];淄博日报;2007年
7 海峡;涵养出正声[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庄秋水邋(北京);孟姜女传奇[N];南方日报;2007年
9 实习生 王白露 本报记者 唐红波;四地申遗孟姜女 嘉山更胜一筹?[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张鹏飞;孟姜女:好牌还须妙手出[N];淄博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2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崔炼农;汉魏六朝乐府辞乐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晓霭;宋代声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8 陈琳;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锋;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情绪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薛娟;论声乐教学中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D];山西大学;2004年
3 武霄;声乐教学语言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包玉姣;声乐教学中的非技术因素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坤;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丽虹;声乐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金铭真;音乐文化修养考核与技能考级并行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岭;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张放;声乐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0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7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