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音乐表演空间的错位与尴尬——一次地铁音乐会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12 23:45

  本文选题:音乐表演 + 音乐会 ; 参考:《人民音乐》2013年12期


【摘要】:正音乐艺术自有其特定的表演空间,这是人类文化的规律性现象。中国古代雅乐在宗庙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空间小中见大,具有宏伟、庄重的气氛;燕乐则在宴饮场合表演歌舞,或在广场举行,体现天子愉悦宾客以及"与民同乐"的欢洽氛围,音乐性质决定着表演空间的特定场合,不可错位。各种乐器也有着适宜于各自的空间,唢呐音量宏大,吹奏时十里方圆内外都清晰可辨,适合在旷野、村落演奏;古琴音量微小,只能在斗室之内自娱,或与知音共享,乐器性能制约了表演空间的方位,也不能错位。即便现代科技发展有了扩音系统,音乐表
[Abstract]:The art of positive music has its own special performance space, which is a regular phenomenon of human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elegant music was sacrificed to heaven and earth, gods, ancestors, and space, with a grand and dignified atmosphere. Yan Yue performed songs and dances at banquets or held in the square. The nature of music determines the special occasion of the performance space and cannot be misplaced. All kind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lso have their own space. The suona is so loud that it is clearly distinguishable in and out of ten miles, suitable for playing in the wilderness and villages. The ancient harp is so small that it can only be entertained in the chamber or shared with the confidant. The performanc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restrict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space and cannot be misplaced. Ev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a sound amplification system, music tables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廖松清;;吹打乐中的宗族社会等级性——以浙江省富阳地区的礼俗仪式为例[J];歌海;2010年06期

2 赖苑华;《北堂书钞·乐部》引书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3 郑祖襄;;早期琴的传说与信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何世剑;;中国古典音乐批评的“生态和美”观及其当代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yN;《礼记·乐记》研究论稿[D];暨南大学;2009年

2 廖松清;宗族认同下的吹打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余作胜;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亚男;汉魏六朝咏扇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朝霞;胡乐对唐宋词的隐性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建平;先唐师旷故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丽娟;周乐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严可;汉魏六朝琴道疏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陆彬;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表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静亚;《淮南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矛盾统一性[D];河南大学;2010年

9 郑维玲;先宋琴曲歌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冰凌;高雅音乐路在何方?[J];价格与市场;1997年02期

2 佳宏;;青年小提琴家陶捷[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10年05期

3 寒言;;欢乐的“六一”音乐会[J];小演奏家;2009年07期

4 李严欢;;贝尔的家庭音乐会[J];沪港经济;2010年12期

5 刘军;胡廷楣;;京城“追星族”转向[J];音乐世界;1996年04期

6 岳军;论音乐表演中的最佳心理与音乐记忆[J];艺术探索;2000年S1期

7 金忠先;谈谈小提琴演奏的心理训练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8 邱怀生;;高雅音乐:《在我的记忆里》[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舒尚;高雅音乐征服寻常百姓——听王文、刘淑珍、梁岚、程路独唱音乐会所想[J];北方音乐;1994年03期

10 冰凌;高雅音乐路在何方?[J];决策探索;199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爱青;金顺爱;;“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李飞飞;;刍议音乐专业学生表演能力训练的原则[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冯效刚;;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任务[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诺;;探求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和声》公共课教学的新模式[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晓夜;;论业余管弦乐团的组建与训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马玉峰;;分析为主 写作为辅——音乐表演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复调公共课教学的一点建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钱仁平;;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玉榛;;西塔尔琴与西方音乐的相遇——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张谦;;“世界音乐的若干问题及美国世界音乐教育”讲座纪实[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明江;新年音乐会你听哪一种[N];中国商报;2003年

2 肖楚凡;市民盼望高雅音乐在绵“花常开”[N];绵阳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邢晓芳邋实习生 王洁;高雅音乐亲近普通百姓[N];文汇报;2007年

4 卜大炜;国交开年巡演体验商演乐趣[N];音乐周报;2007年

5 傅盛宁;营造资助高雅文化的氛围[N];深圳商报;2005年

6 马进 余慎;高雅音乐 市场“埋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学良邋任忆;“打开音乐之门”:如何能坚守“低价”13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柳逊;价格离谱的音乐会节目单[N];音乐周报;2007年

9 王嘉;陈佐湟 走遍全世界 成都头一遭[N];成都日报;2006年

10 朴东生;民乐演奏模式有价值的探索[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王晓俊;中国竹笛吹奏艺术的历史与美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林媛;“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 1933-1946[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8 覃江梅;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10 潮鲁;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月娟;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凯;音乐表演心理的动态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祁艾;对音乐表演艺术中跨界现象的探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4 袁明秋;多维度评价在音乐表演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宋U,

本文编号:2011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11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