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侗族大歌”的音乐语言与情感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13 19:17

  本文选题:音乐语言 + 情感表现 ; 参考:《大舞台》2013年12期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表现",这句话几乎可以用在对世界各民族音乐的描述上。正因为如此,"音乐是世界性语言"才被很多人认同。显然,很有音乐特色的侗族音乐也不例外。本文从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量、节奏、音高等方面出发,详细分析了侗族音乐语言与情感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提升人们对侗族大歌的音乐语言与情感的关系的认识。
[Abstract]:Music is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which can almost be used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s ethnic music. Because of this, music is the language of the world. Obviously, the Dong nationality music which has the music characteristic is no exception. Based on the basic elements of music, such as volume, rhythm and pitch,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ic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Dong nationa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language and emotion of Dong nationality songs.
【作者单位】: 宿迁学院五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侗族大歌和侗语结构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11AYY006 2010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侗族大歌和侗族语言结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YYD018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仁康;音乐的内容和形式[J];音乐研究;198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凌;音乐与文学、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形式之比较——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的特殊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韩昕昕;;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形象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郭承波;;浅论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4 杨留兵;略论冼星海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廖家骅;音乐的共性与个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廖家骅;音乐的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刘文荣;;“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论声乐艺术之美及四大系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9 付敏;;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李翠萍;;论“联想”在交响音乐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韩梅;;张扬个性,,追求风格——由《七子之歌》教学导入设计引发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邹燕凌;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一丁;浅析高师视唱练耳学科发展中的音乐审美心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慧芳;英语教学领域的音乐运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泓阳;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侠;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英;北华大学师范声乐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寅玲;莫扎特第十一首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表演解释的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浦凤;声音训练在合唱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锦宏;袁刚;;一种民族的声音 一种人类的文化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03期

2 孙家家;;侗族大歌的传承及其意义[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3 岳培宇;;小黄大歌[J];中国西部;2006年10期

4 常钟文;;试论侗族大歌的和谐之美[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3期

5 ;《侗族大歌保护办法》获贵州省黎平县人大会议表决通过[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2期

6 吴定国;;侗族大歌情结[J];杉乡文学;2010年09期

7 杨殿斛;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8 张中笑;侗族大歌研究50年(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3期

9 江海;侗族大歌[J];文明;2005年10期

10 黄明政;;心灵与自然的融合——论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J];民族音乐;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兰花;;浅论侗族大歌在现代传播背景下的传承与发扬[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罗漪倩;;论歌唱的心理基础与情感表现[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5 费邓洪;;从音乐的“情感内容”到“另一种心理内容”的猜想[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任胜洪;;侗族歌班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以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个案[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陆小玲;;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余小信;;钢琴学习的“启智”功能何以真正体现[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朱伟芳;;试谈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张鸿雁;;对赫哲族民间舞蹈《天鹅舞》的再认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志球;贵州:“侗族大歌”传唱后继乏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再江;开设全国首个侗族大歌本科班[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杜再江 实习生 孙远桃;侗族大歌遭遇传承发展之困[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宋冰;天籁之音侗乡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通讯员梁觉振;民族文化之苑又添奇葩[N];柳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沈仕卫;一个民族的声音 一种人类的文化[N];贵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小梅;当一种声音成为人类遗产[N];贵州日报;2009年

8 邢华;“让侗族大歌更加响亮”[N];贵州民族报;2010年

9 记者 吴丹;侗族大歌,古老的复调[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伍斌;侗族大歌“借力保护”与时间赛跑[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畅;中国古代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之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晶;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娟;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2 黄菊;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志;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善兰;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谭厚锋;宰荡村侗族大歌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尹庐慧;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学习:贵州省黎平县九龙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涛;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及其对基层合唱训练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0年

8 赵建霞;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沁;从传统范式到现代转型[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潘永华;论侗族大歌音乐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的思维基础[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15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15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