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色彩问题析辨
本文选题:声波 + 电磁波 ; 参考:《音乐创作》2009年01期
【摘要】:音乐中存在色彩的说法由来已久,理由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们以牛顿的光谱实验为根据,用宇宙观来解释音乐色彩的客观存在;其二,有人将心理感受的经验作为认定音乐色彩的依据;其三,色彩表现性的绘画理论影响了人对音乐色彩的评价;其四,18世纪中庸律、不规则律在调性效果上的差异被人们移植到了十二平均律的调性评价上。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人的主观经验所致,希望能理性地看待音乐色彩问题。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color in music has a long history,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 based on Newton's spectral experiment, people explain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music color with the cosmological view; Some people regard the experience of psychological feeling as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color of music; third, the theory of color expressiveness affects the evaluation of music color. The difference in tonality effect of irregular law has been transplan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tonality of twelve-average law.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is mainly caused by human'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hopes to treat the music color rationally.
【作者单位】: 广东省韶关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继明,缪建英;汉英熟语的形象联想及其民族文化背景[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胡志刚;化学审美心理探秘[J];化学教育;2001年10期
3 杨玉东,刘彬,朱雪里;典故的美学诠释[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张晓红;;心理学视野下之音乐教学[J];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屈文q;论色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6 周小舟;中学生消费中的不良现象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韩勋国;试论想象在歌唱中的调控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晓雯;;想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冯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永选;试论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祁岩;设计艺术中的“格式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赵江南;论李渔的戏曲本位思想在剧本中的表现[D];湘潭大学;2002年
4 刘宁宁;体验经济视野中的节事类旅游产品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琳;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传达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陈丽娟;情感诉求广告及其心理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安丽哲;王维诗歌的色彩艺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晓梅;实然与应然:中学诗歌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左峻岭;丝网版画语言探索[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何晓燕;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宁基;实验语音学的作用及其与语言学的关系——《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选载)[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2 PETER LADEFOGED ,吴伯泽;声学语音学纲要(一)[J];方言;1980年03期
3 PETER LADEFOGED;吴伯泽;;声学语音学纲要(二)[J];方言;1980年04期
4 湘江;;“人体特异功能”猜想[J];化石;1980年03期
5 候一红;人体特异功能与“第七感官”[J];思想战线;1981年03期
6 缪昌荣,陈夏生;松平地震地声的频谱特性及其理论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7 姚远;激光器的诞生和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8 松鹰;;马可尼和波波夫[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03期
9 杰克·杰克逊;樊亦可;;电子计算机与音乐[J];世界文化;1981年03期
10 万辅彬;;我国古代共鸣史话[J];物理教师;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冠亭;杨士莪;;声波在过渡区海域传播的几个重要特性[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2 梁国龙;蔡平;惠俊英;;多功能智能靶标系统[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3 马力;晓天;;海洋声环境特性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4 邓明晰;;固体板中兰姆波的积累二次谐波发生[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5 姜根山;李晓东;田静;;声波在平行圆管表面上的多极子散射[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6 孙建国;;多分量真振幅偏移理论初探[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康国军;佟文琪;房德斌;陈森鑫;;电磁波测井正演计算的有限元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薛梅;楚泽涵;张元中;;根据主频偏移值评估岩石声衰减的实验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张元中;楚泽涵;;不同频率声衰减之间的相似性问题[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马俊;金剑铮;王克协;;套管井中声波对套管外各界面响应的数值计算[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乃仙;次声“杀人”之谜[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薛福连;防伪包装有新法[N];中国包装报;2000年
3 张小明;电磁波防护材料市场前景诱人[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手持机生态效应及电磁防护[N];中国电子报;2000年
5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生物电磁生态效应与电磁兼容[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杜水源 诸玲珍;超声波清洗方兴未艾[N];中国电子报;2000年
7 魏泉;如何把电磁污染挡在人身之外[N];中国电子报;2000年
8 刘永;可随身携带的“氧吧”问世[N];中国工商报;2000年
9 李斌;我国研制出高性能屏蔽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0年
10 王毅 徐辉 麻桂荣 郭幼英;关注身边的电磁环境[N];中国环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象初;偏微分方程的小波分析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2 姚纪欢;粗糙海面的电磁散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徐诚;电磁波基本方程组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4 张东明;陶瓷材料脉冲电流烧结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吴锡南;低强度1800MHz电磁波暴露对大鼠行为功能的影响及其遗传毒性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6 汪喜波;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潘文峰;电磁波逆散射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刘国祥;熔锥型全光纤声光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9 张德悦;手性介质中某些电磁散射和反散射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崔志文;多孔介质声学模型与多极源声电效应测井和多极随钻声测井的理论与数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满玉;机载雷达组网中被动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周广;新型全光纤声光调制器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3 王三德;纳米银溶胶中热弹光声信号的特性及液体中光穿透效应时声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蒋祖星;柴油机排气消声器性能分析的边界元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5 唐静;基于辛几何理论求解凹面体电磁散射[D];安徽大学;2001年
6 管登高;镍基电磁波屏蔽复合涂料的研究及其在EMC的工程应用[D];四川大学;2001年
7 邱立新;低频声波在锅炉中清灰、除渣的应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8 鄢良才;电磁波在波导中的异常传播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9 陶向华;路用雷达的应用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10 刘恒;路用探地雷达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20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2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