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的歌唱风格
本文选题:塞缪尔·巴伯 + 小提琴协奏曲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摘要】: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恪守自己的创作原则、创作风格,坚持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追求旋律优美、可听性强的音乐效果,形成以歌唱性为主的特点。他创作的器乐作品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歌唱性,被评论家称为"没有歌词的旋律"。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特别针对巴伯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为对象,并以最具代表性的第一乐章为蓝本,对乐曲中歌唱性风格的体现,如音乐体裁、结构、调式、调性等,及其小提琴的技术,如运弓速度、力度、动作等,进行客观地分析、论述和总结。
[Abstract]:American composer Samuel. Samuel Barbern (1910-1981) abides by his own creative principle, writing style, insisting on expressing his inner emotion, pursuing the musical effect of beautiful melody and strong audibility, 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nging. The melodies of his instrumental works are singularly singing and are called "melody without lyrics" by critic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sole violin concerto by Barber, and take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irst movement as the model to embody the singing style in the music, such as music genre and structure. Modes, tonality, and violin techniques, such as bow speed, strength, movement, etc., are objectively analyzed,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
【分类号】:J6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丽红;新浪漫主义音乐的实践者──巴伯[J];人民音乐;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陈泓茹;论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廖家骅;音乐的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程炳杰;;欧洲合唱美学范式从古典到浪漫的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婷婷;;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范辉;;音乐作品德性修养价值的理论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王建勋;20世纪音乐的变化及其原因探寻[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8 于子贻;;论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9 孙大峰;王丽燕;;音乐教学经验的继承与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0 杨忠;;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4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杜悦艳;回归本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从中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看文学与音乐欣赏中的互相渗透[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周艳霞;高职院校音乐剧鉴赏课教学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曹惟;简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孔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载体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5 郝丽莎;论和弦外音及其演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林文兴;以诗释乐[D];湘潭大学;2011年
7 胡海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许丽;勃拉姆斯钢琴小品Op.118中《间奏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方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超;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和钢琴折射出的若干问题[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李松林;技术现象学视野下的声音制作技术[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试析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要求[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康乐;;略论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艺术发展状况[J];黄河之声;2005年06期
3 庄曜;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3期
4 潘阳;;弓弦小品别样美——小提琴小品及唱片[J];家庭影院技术;2002年01期
5 马晓丽;;宁愿不懂[J];海燕;1995年08期
6 苏立华;作曲大师亲题献 安妮-索菲感慨多——穆特纵谈潘德雷茨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J];视听技术;1998年05期
7 ;邮购站[J];小演奏家;2003年09期
8 彭弋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美学分析[J];黄河之声;2008年13期
9 蒋雄达;;小提琴常用协奏曲教学辅导之四——巴赫小提琴协奏曲中几种运弓技法及其复调处理[J];小演奏家;2009年09期
10 蔡斌;;巴赫及其《d小调二重协奏曲》的演奏[J];大众文艺;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世民;诱惑与风险同在[N];音乐周报;2003年
2 祝誉刚 杨树山;《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将奏响青城[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蕾;青岛交响乐团西北“拉练”[N];音乐周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原;中国爱乐乐团恢复演出季[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廖翊;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首场演出成功[N];人民日报;2009年
6 景作人;古香气质与传统魅力[N];音乐周报;2009年
7 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N];音乐周报;2007年
8 记者 王晖军 聂超;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何占豪欲用音乐“塑”鉴真[N];扬州日报;2010年
9 孟绮;脱下军装的郁钧剑[N];音乐周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冉茂金 余宁;让更多澳门青年热爱音乐[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郏而慷;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素芬;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雅静;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华彩乐段演奏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3 王幼珊;浅析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19)》的艺术风格[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晓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樊海伦;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青;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演奏艺术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源;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风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翔;帕格尼尼五部小提琴协奏曲情感共性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腾之;20世纪上半叶小提琴协奏曲华彩段的结构意义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刘佳鑫;以《王昭君》为例[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92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9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