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学主义音乐思潮探析
本文选题:近代 + 科学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摘要】:科学主义音乐思潮肇始于清末民初之际,崛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主义音乐思潮与学习西乐思潮密切相关,其文化结果是以西方音乐理论与方法改造旧有国乐、创造中国新音乐。抗战时期科学主义音乐思潮在延续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它的初步反思。科学主义音乐思潮推动了新音乐文化的发展,使得音乐在近代中国终于取得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或科学的合法地位,但同时也导致了欧洲音乐中心论在中国的传播和科学精神的丧失等消极影响。
[Abstract]:The scientific musical trend beg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d rose during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Scientism music tre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arning western music trend. Its cultural result is to transform old national music with western music theory and method and to create new Chinese music.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scientism music trend of thought continued, but also triggered a preliminary reflection on it. The trend of scientism music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usic culture, and made music finally gain its legal status a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or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But it also leads to the spread of European music center theory in China and the loss of scientific spirit.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教育学院;
【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立项号:200502001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若宏;;论五四科学思潮中的科学主义倾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周佩东;;杨仁山信佛缘由及思想根源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赵晓阳;科学主义思潮与20世纪初期新史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施怡;;“科学主义”知识价值取向再审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5 孙正聿;对实证科学的两种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原则分歧之二[J];理论探讨;1990年03期
6 李维武;中国科学主义思潮的百年回顾[J];哲学动态;1999年12期
7 张旭东;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8 孙正聿;对传统哲学的两种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重大分歧之一[J];理论探讨;1990年01期
9 黄寅;;科学主义在当代的超越——基于儒家文化的研究视阈[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4期
10 李侠;;科学主义与启蒙的两条出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编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4 O.J.;;《近代中国商业革命》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丁日初;陈绛;沈祖炜;;致读者[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彦华;透过中山路可窥未来理想社会[N];中山日报;2009年
2 傅国涌;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国世相图[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驻天津记者 李佳;进一步做大“近代中国看天津”品牌[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李景端;福建: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故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近代中国的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平 母克勤 张璐 通讯员 刘玫;打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N];天津日报;2005年
7 刘梁;近代中国早期的地质学文献[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韩亚光;近代中国的两种趋势[N];团结报;2010年
9 宋钻友 本报记者 陈恒才;近30位香山籍名人叱咤上海滩[N];中山日报;2010年
10 马照南;具有世界眼光的爱国者[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6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兵;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3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华平;中国民营铁路及其发展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唐波;近代中国和印度农业商品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季剑;近代江苏职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袁秋芸;从民国时期的《妇女杂志》看中国近代婚礼服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9年
9 程华庚;《云起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聂会会;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参与”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7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9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