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板》与《六板》族——江南丝竹曲目家族构成辨识之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music of silk bamboo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composed of a group of songs represented by "six boards in the middle flower", "slow six boards", and so on, which are mutated from the master song of 60 boards. Because of the slightly different structure of the 68 board body of the same origin, the eighth board, which is widely spread in the north, and the folk music style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structure of the board body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music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refore, the 68 board body < eight board > track group in the nort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north body", and the 60 board body homologous track < six board > track group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can be called "the south body".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68 plates and 60 plates and 52 plates of "three plasmas" in the "six boards"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ir structures are slightly larger or smaller with "8" board (a phrase) as the basic unit, so the ess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 eight board > curved body can be considered. The origin of this group is originally only a piece of music composed of two upper and lower eight banded sentences, and the prototype of this music is the first of all such homologous tracks to be marked by the upper and lower sentences of the 8 banding sentences.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应时;;北管谱《梅花三弄》:江南丝竹《三六》的母本[J];福建艺术;2009年04期
2 贾怡;;为了忘却的纪念——记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音乐家程午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1期
3 伍国栋;;江南丝竹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拓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4期
4 伍国栋;;江南丝竹二胡源流与“声腔化”演奏传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2期
5 谢建平;;一部“承前启后”的民间器乐书稿——甘涛先生《江南丝竹音乐》一书历史地位评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04期
6 伍国栋;;丝竹遗响迤沙拉[J];人民音乐;2009年01期
7 于韵菲;;谈古乐谱中表示反复的汉字术语[J];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02期
8 杨曦帆;;神韵、学理和责任——甘涛先生艺术精神初探[J];人民音乐;2012年12期
9 刘一波;;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中筝曲《松青夜游》之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伍国栋;;《三六》与《三六》“家族”[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超;该拿什么音声“献”给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抒怡;甘涛二胡弓法艺术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孙丽伟;琵琶文化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袁莉;浙江筝艺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魏薇;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5 倪娜;论江南丝竹音乐的生命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贾怡;琵琶演奏家程午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苏英伟;关于二胡演奏中音准问题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江捷;堂名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巫宇军;“客家筝”形成略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代洁;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二胡与高胡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青彦;从十番锣鼓到江南丝竹——试论江南民间业余器乐创作传统的继承性[J];中国音乐;1983年03期
2 高厚永;;别具风格江南丝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8年01期
3 姚晓琴;也论扬琴在江南丝竹中的演奏特色[J];国际音乐交流;1997年06期
4 张念冰;;旧曲新声 代代相传——评2006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J];人民音乐;2006年09期
5 甘涛;;关于江南丝竹演奏艺术的几点体会[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8年02期
6 李瑞;濒于绝灭的滇南丝竹乐[J];人民音乐;1981年05期
7 贺锡德;;爱乐之友(81) 中国有地区特色的乐种介绍之一——江南丝竹[J];音响技术;2008年05期
8 蒋中海;;江南丝竹[J];歌曲;2009年04期
9 梁伟;王姿妮;;杭州市江南丝竹文化生态研究——以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江南丝竹小组为例[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10 茅原;;江南丝竹曲式概貌(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炎中;;形成系统 整体推进 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长效保护机制——太仓江南丝竹保护路径之探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南京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4 李福军;;试论儒家思想对大理洞经音乐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唐汉章;;浅论东巴、东夷象形文字之演化[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韩勇;;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化内容简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马璇;;基于文化政策主导的城市中心区控规思路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凡吾;;深切怀念薛暮桥同志[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9 朱彼得;;小屋茶情[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10 张小英;;嵊州吹打的艺术特色[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坤;清丽的江南丝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记者 陈宗健;六灶镇打造“江南丝竹”民俗文化之乡[N];东方城乡报;2010年
3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良仁 通讯员 李家麟;和谐之音飘荡社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苏毅;拯救音乐文化遗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靳卯君;名家吁请学子拯救江南丝竹[N];音乐周报;2005年
6 杨红 陈彬斌;寻找最后的丝竹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嵇元邋本报通讯员 李帆 吴建明;太仓不绝丝竹声[N];新华日报;2007年
8 太仓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太仓江南丝竹 保护实践之研究[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尹海明;江南丝竹奏响和谐曲[N];南宁日报;2010年
10 张雁;江南丝竹感染英国观众[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2 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3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4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芳;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筝;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野培新;论江南丝竹中的二胡演奏艺术[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4 吴雅莉;守望·传承·开拓[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莉;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倪娜;论江南丝竹音乐的生命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蔡珊珊;一脉三支 同宗异曲[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魏薇;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代洁;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二胡与高胡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袁莉;浙江筝艺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137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13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