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歌剧《阿列科》音乐风格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9 07:29
【摘要】:探讨歌剧《阿列科》音乐风格特征及其创作手法,对于我们了解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作曲家以管弦乐队为基础,运用严谨的和声手法和色彩变化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其古典主义谐和、严谨的和声逻辑与浪漫主义的忧郁抒情特点,正是作曲家整体创作风格的初显。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Rachmaninov's early creation by probing into the musical style and creative techniques of the opera Aleko. On the basis of orchestra, composers use rigorous harmony techniques and color changes to portray the characters' psychology. Its classical harmony, rigorous harmony logic and romantic melancholy and lyricism are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poser's overall creative style.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
【分类号】:J6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孟幻 ,孟丹;“敲击风格”与“黑色幽默”——纪念普罗科菲耶夫逝世50周年[J];钢琴艺术;2003年12期

2 王磊;关于音乐与道德的多重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杨汉丹;钢琴小品:贝多芬之前的发展和之后的拓展状况[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许智雄,徐小灵;传承而不拘泥 博众而又独特——浅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和声特点[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5 梁雪菲;拉索的国际化风格初探(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蒋毅;谈谈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创作风格[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蔡良玉;从热点到深层——20世纪80、90年代美国音乐研究在中国[J];中国音乐学;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毅;从歌剧《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众;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静;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33的演奏技法与教学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宁;心灵深处的歌[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冬莉;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杨文娟;解析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的情感性及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静;谈声乐教学中教学曲目的科学选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星垣;艺术意象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蒋业芳;基础和声教学中“禁规”的分析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宁;贝多芬艺术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258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258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