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笙形制的变革对其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
本文关键词:一脉传承同根“笙”—三十七簧笙与三十六簧键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音乐学院》 2009年
论笙形制的变革对其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
钟之岳
【摘要】: 在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笙这一古老的簧管吹奏乐器经历了多次形制的变革。本文旨在通过对于至20世纪末历史上所出现过并具有代表性的笙类乐器的形制作一分析梳理归类,结合对其演奏艺术的剖析,探讨其对于当代笙的演奏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乐器的发展离不开演奏艺术的发展,而演奏艺术的发展更需要乐器的改良完善。从笙形制的起起伏伏可以看出其在各个时期所处于的历史地位,也为我们当代的改革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演奏手法甚至音位排列上的一脉相承,也让人感受到其历史传承的顽强性,更能体现出笙形制音位设计的高度理性和实践功用。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形制的改良笙层出不穷。面对品种繁多的改良笙,笔者认为其除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完善性,更应当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中国人的精神。盲目崇洋的改革,是经不起历史推敲及后世流传的。可以说,笙在改革方向的选择上尤应慎重。 时值二十一世纪,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笙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份子,也承载了其对于寻求发展方向的渴望。真正的创新应建立在传统的音乐精神并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的作品之上。我们应该在保留传统,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为笙演奏艺术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中国音乐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3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彦吟;一脉传承同根“笙”—三十七簧笙与三十六簧键笙[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伍瞳;“笙组合”及其艺术特色[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丹甘;芦笙发音的二次共鸣特点[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3期
2 蒋朗蟾;;曾侯乙墓古乐器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3 岳华恩;阎派笙演奏艺术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岳华恩;论笙的改革与规范化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毛继增;;对几种改良笙的意见[J];音乐研究;1959年02期
6 左继承;中国十七簧笙与日本笙的比较──探中国音乐的和声演变[J];音乐研究;1996年01期
7 孙元昌;古老的乐器 崭新的风貌——三十七簧圆斗笙技术鉴定简介[J];齐鲁艺苑;1986年01期
8 牟楠;笙的改良与笙音乐的发展——37簧圆斗笙的思考[J];齐鲁艺苑;2002年03期
9 徐超铭;笙演奏技术的创新──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蒋朗蟾;蒋无间;;关于笙统一规格的初步探讨[J];乐器科技;197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潘殊闲;;独酌:李白内心孤独的真实印记——兼论后世的独酌情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郭其智;;更爱枝头弄金缕 异时相对掌丝纶——汉民族植物民俗文化举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刘运好;从超脱到超越:建安激情的退潮——论黄初到正始的诗风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叶文举;;西汉《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之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郭学智;;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怡;;说絭[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明正;;论汉乐府的贵族趣味和娱乐性[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丁旭辉;;杨佳娴诗作的古典新象[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立志;;《谢灵运集》校正[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成朝晖;“国风”与南北朝民歌中民间爱情诗的比较[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鑫效;;继承传统 突破创新——浅谈笙在乐队中的作用[J];才智;2009年29期
2 李强;;浅谈中国民族乐器——笙的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3 李校熊;;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民族簧管乐器——笙[J];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Z1期
4 范元祝;关于《笙的改革与规范化问题》的问题—与董青先生商榷[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02期
5 王清涛;;论笙的多声部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岳华恩;论笙的改革与规范化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徐超铭;笙演奏技术的创新──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8 田园诗;;笙的传承与创新[J];艺海;2009年12期
9 张子锐;;排笙和抱笙组群设计过程及艺术效果[J];乐器;1983年01期
10 范元祝;20世纪笙的改革与笙曲创作[J];中国音乐学;2001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元祝;简论笙的发展与改革方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叶纯之;“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五──从创作角度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前景[J];人民音乐;1997年04期
3 徐超铭;笙演奏技术的创新──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王铁倕;;对民族管乐器改革的一点看法[J];乐器;1983年02期
5 何昌林;;唐代的三十六簧半音转调笙(续)——试谈民族乐器在历史中的“最佳状态”和“败落状态”[J];乐器;1985年05期
6 范元祝;略论笙的统一规范[J];乐器;1994年04期
7 范元祝;试论笙之和声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花顺;徐海准;;《诗乐和声》笙的形制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2 李校熊;;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民族簧管乐器——笙[J];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Z1期
3 何丽丽;;北琶与南琶之比较[J];中国音乐学;2006年01期
4 钟将;;笙的历史沿革[J];东方艺术;2009年S1期
5 洪圣茂;;适用于四码扬琴的十二平均律音位排列[J];乐器;1980年02期
6 柯义;;浪琴及其演奏艺术[J];乐器;1992年04期
7 范元祝;笙的音位排列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范元祝;;我的37簧加键笙[J];乐器;1988年03期
9 苏志宏;传统钱币的宗教神权特征——兼论“天圆地方”形制的大一统政治学意义[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王义茹;;20世纪我国扬琴形制改革与音乐创作之关系[J];人民音乐;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烈;魏炼久;;沙市近代建筑揽要[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2 张大伟;;马丕瑶府第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闫艳;;释“殳”[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刘建华;;辽宁义县万佛堂北魏石窟窟龛形制之探微[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5 李逸友;;巴林左旗出土金代银铤浅释——兼论金代银铤形制[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6 谢世平;谢茹;;论平肩空首布的形制及其内涵[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7 包志禹;;元代府州县坛道之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杨鲁安;;莽货杂谈(五)——六泉形制解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9 萧红颜;;居丘、起坟与筑台[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蔡军;李迪迪;;《营造法原》中“窗”的形制与装饰艺术[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茁;[N];河南日报;2010年
2 杨哲峰;[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祁金刚;[N];中国文物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赵天;[N];扬州日报;2011年
5 王樾;[N];中国文物报;2002年
6 朱渊清;[N];中国艺术报;2002年
7 北京 王志军;[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何小燕;[N];人民日报;2002年
9 裴建华;[N];中国商报;2002年
10 钱国祥 刘瑞 郭晓涛/文;[N];中国文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2 周晋;写照传神—晋唐肖像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3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张应桥;河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王文广;中国古代碑之设计[D];苏州大学;2012年
6 王鹏江;唐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友华;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刘芳芳;战国秦汉妆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顧莉丹;《考工记》兵器疏證[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嘉;造物史视野中的先秦青铜“壶”形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之岳;论笙形制的变革对其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韩炳华;晋系青铜器文化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3 韩旭梅;中国传统建筑柱础艺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周纪来;中国筝形制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陈钦龙;郑韩故城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熊杰;隋唐打击乐器种类及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石宇;中国古代铠甲材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栗晓文;内乡县衙建筑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潘徐;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商业中心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杨蕾;明清时期鄂西北山寨成因与形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一脉传承同根“笙”—三十七簧笙与三十六簧键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3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