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吕氏春秋》的“十二律”与“十二纪”

发布时间:2018-11-03 07:35
【摘要】:《吕氏春秋·音律》生律法是黄钟下生林钟,还是黄钟上生林钟,当今学者多有争议。本文将十二律置于中国古代"推历、生律、制器"以及《吕氏春秋》之"十二纪"的文化背景中,并比对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之《日书》,《管子》之《幼官》、《四时》、《地员》等篇什进行考索,认为《吕氏春秋·音律》是黄钟上生林钟,生出以林钟为首的十二律;与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之《日书》、《淮南子·天文训》、郑玄《周礼》注的黄钟下生林钟,生出以黄钟为首的十二律不同。高诱注《吕氏春秋·音律》"上者上生,下者下生"当为不刊之论。《吕氏春秋》之"十二纪"出于《管子》,《礼记》之《月令》则出于《吕氏春秋》"十二纪"。《管子》之《幼官》、《四时》等与《吕氏春秋》之"十二纪",为殷商文化遗绪。《吕氏春秋》"十二纪"以五音描述空间方位,以十二律描述时间顺序,是中国古代对宇宙模式的智慧构建。
[Abstract]:Whether the birth law of Huang Zhong is the lower Lin Zhong or the yellow bell born on the Lin Zhong is disputed by scholars nowaday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the twelve laws i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ushing calendar, birth law, making apparatus" and the "Twelve period" of "L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ose of Gansu "Tianshui releasing Ma Tan Qin Jian", "the Book of Ri", "Guanzi >" the younger officials ", "04:00", "the members of the earth", and so on in the textual research, think that "L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s the yellow bell born Lin Zhong, the birth of Lin Zhong led by the twelve laws;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Rishu" in Tianshui and the Astronomical training of Huai Nan Zi in Tianshui, Gansu, and Huang Zhong's lower Lin Zhong, which is headed by Huang Zhong, which is noted by Zheng Xuan (Zhou Li). The notes of "Lu's Chun Qiu Rhythm", "the upper-born and the down-born"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theory of non-publication. The "Twelve period" of "Lu's Chun Qiu" is out of "Guanzi". The "lunar order" of the Book of Rites is derived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of Lu Shi", "the Twelve period", "the early officials" of "Guanzi", < 04:00] and the "Twelve period" of "L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For the heritage of Yin and Shang culture. "the Twelve period" describes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with five sounds and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with the twelve laws, which is the wisdom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e model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省吾;;岁、时起源初考[J];历史研究;1961年04期

2 李玫;;放马滩秦简《律书》——为第七届国际音乐考古学学术研讨会而作[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陈克秀;;也谈“奏黄钟,歌大吕”[J];中国音乐学;2011年02期

4 ;从乐器、音阶、音律和音乐功能看秦音乐文化之构成[J];中国音乐学;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程艳梅;;试论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方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周颖;;漫说三国人物之“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时;;郭沫若《金文所无考》补正[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田胜男;;《文源》之连延象形字疏证[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7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8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厚宣;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年01期

2 赵宋光;改革国民音乐教育的九点建议(上)[J];人民音乐;1987年06期

3 赵宋光;改革国民音乐教育的九点建议(下)[J];人民音乐;1987年07期

4 赵宋光;;三轴协变唱名法[J];音乐艺术;1985年03期

5 朱凤平;论唱名词汇[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6 李玫;;淮南律数新解[J];中国音乐学;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

本文编号:2307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307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