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声乐文献中的“字”与“腔”
[Abstract]:Beginning with the ancient Chinese vocal music theory of the Pre-Qin Dynasty, it was not mature before the Yuan Dynasty and did not see the monographs on singing. There wer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expositions on singing which were scattered in various musical documents. However, he expressed the aesthetic essence of vocal music simply and succinctly. With the appearance of Yan Nan Chian in Yuan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practice, the discussion on vocal music became more detailed and systematic. Many problems are reflected in these vocal theorie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永健;独特的审美魅力 深厚的文化内涵——试论明清章回小说形式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韩结根;《广艳异编》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陈刚;《四声猿》的美学风格析论[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5 吴晟;宋代瓦舍的创设及其文化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兆乾;安徽贵池乡村傩事活动中的戏剧演出及其研究[J];黄梅戏艺术;1997年02期
7 王济民;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张宏生;汪辟疆的诗史观念及其近代诗说[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王庆芳;中国古典爱情戏曲两种创作范式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10 徐元勇;论明清俗曲兴盛发展之原由[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3 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胡庆龄;吴梅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6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元代婚恋杂剧对传统题材的拓展与深化[D];河南大学;2003年
2 任心慧;试论李渔商业化“治生”方式对其曲论及剧作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飞;万历剧坛传奇创作繁荣原因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涂平;中国古典悲喜剧美学初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冯智华;《元曲选》中的骈偶因素[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亓娟莉;《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沈艾娥;乔吉散曲意象的美学透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轶峰;中国戏曲话语模式特性及其成因探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王玉瑜;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演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孙海霞;脾肾互赞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洁;;琴歌的演唱风格及特点[J];飞天;2011年14期
2 扬光;;奇哉,夔矣——品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音乐家夔[J];校园歌声;2011年05期
3 ;东西南北[J];舞蹈;2010年06期
4 鲍栋;;谈刘国夫的视觉图像[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5 徐晓淇;;浅谈舞蹈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6 杜晓青;刘青弋;;让千年“雅乐”回家——关于中日韩传统雅乐舞文化交流的对话[J];舞蹈;2010年01期
7 李娟;;《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乐器文化[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8 方建军;;有关雅乐重建的几个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杨婷;李智萍;;论古代儒家与古希腊音乐心理思想之共性[J];中国报业;2011年12期
10 关韶华;;简论声乐审美构成的多元要素[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昌集;;“苏幕遮”的乐与辞——胡乐入华的个案研究与唐代歌曲声、辞关系的探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田合禄;;孔子对音乐的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之二[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敏俐;;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文新;;从风、雅、颂及其流变看诗乐关系的三个层面[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纪广;;中国古代舞蹈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袁禾;;传统与创新语境下的中国舞蹈[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齐国;;音乐与情[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光华;恢复久违的中国古代“歌诗”传统[N];音乐周报;2007年
2 朱榕;冲淡典雅的中国古代音乐艺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朱榕;龙飞凤舞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张剑锋;“工尺谱”演泽中国古代音乐史诗[N];西部时报;2005年
5 ;音乐人卞留念 音乐可以兴邦 是一个民族的魂魄[N];音乐生活报;2010年
6 文艺;芭蕾舞剧《鹊桥》打造东方经典[N];工人日报;2007年
7 海儿;让古老艺术焕发青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余茂智;龙舞:壮丽的乡村风俗舞蹈[N];成都日报;2007年
9 于平;舞蹈书写的轨迹[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廉德瑰;魅力无穷“斯巴鲁”[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季;中国古代早期管乐器及黄钟律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迟凤芝;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扬;论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柳静;论声乐美学对声乐艺术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晓霞;中国古代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演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张静;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构建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党宇娜;中国古代声乐论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腊梅;琴论中紧密联系演奏实践的美学遗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8 朱清泉;中国古代笛属乐器的历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修平;《溪山琴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明明;中国古代雅乐文化分期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1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37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