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裴特拉克十四行诗》和声技法
[Abstract]:The 19th century is the age in which romantic composers fully display their creative individuality. This article takes Liszt Piano's Sonnet 104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presents the main notes in different way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harmony treatment in the Chinese music sentence and the ending style, and reveals its unique romanticism and phonological languag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2 石磊;;论艾夫斯《第二钢琴奏鸣曲(康科德)》[J];北方音乐;2009年11期
3 邵良柱;;全音阶的材料——兼论全音阶在调性音乐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4 陈国威;;时代和教学需要的一本好书——评《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陈川;;云南纳西族的族群活动对服饰的影响[J];大家;2012年03期
6 魏扬;;和声分析中的“变化音”解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张馨洁;;浅析和声节奏在传统音乐体裁作品中的运用规律[J];大舞台;2010年04期
8 谢滨妃;;论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Op.19No.6集合的结构力[J];大舞台;2010年11期
9 赵娜;;严谨与自由的融合——解析迪蒂耶大提琴协奏曲《遥远的世界》第一乐章的旋律化序列写作[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10 庞莉;;论音级集合原型识别简便方法在高师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田艺苗;潘德列茨基早期作品中的复调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8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10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兴东;合唱作品案头工作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曹爽;从罗杰·塞欣斯钢琴奏鸣曲论其音乐创作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音;库夏科夫《春天组曲》曲式、和声及演奏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宏宇;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和声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非;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严海蒙;谢苗诺夫《保加利亚组曲》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石萌;在兴德米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论“和声力”与“旋律力”及其实际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冯璐璐;勋伯格自由无调性音乐的作曲技法与创作特点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董珊惠;勋伯格《第四弦乐四重奏》十二音序列技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佳;;由李斯特美学思想探析《爱之梦》第三首和声技法的基本逻辑特征[J];齐鲁艺苑;2008年02期
2 宫富艺;周璐瑜;;李斯特艺术歌曲《当我入梦》的和声技法分析[J];齐鲁艺苑;2007年01期
3 高天康;;李斯特(1811——1886)[J];音乐世界;1979年02期
4 戴明瑜;诺曼·莱博雷克特;;李斯特的最后一首协奏曲[J];乐器;1985年02期
5 徐言;钢琴之王的钢琴协奏曲——介绍李斯特的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几张上榜CD片[J];视听技术;1997年03期
6 蒋光宇;妙荐[J];中国人才;2001年07期
7 谢颖;聚首浪漫 借谱还情的专家齐夫劳[J];音乐爱好者;2001年09期
8 王玉北;;哲理智慧小品[J];同学;2003年03期
9 孙颖迪;;孙颖迪谈比赛[J];钢琴艺术;2006年05期
10 ;福朗兹·李斯特[J];黄河之声;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晓琮;;从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与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看我国的对外贸易选择[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王宏玉;;实证学派——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发展[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任康民;肖挺;;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作用[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宏玉;;实证学派——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夏吉先;;犯罪源头·学科体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研究的课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蒋伏心;;十九世纪初反亚当·斯密理论的现实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王牧;赵宝成;靳高风;;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王牧;赵宝成;靳高风;;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庆生;在浪漫与哲理中升华[N];信息时报;2000年
2 张立国;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N];信息时报;2000年
3 倪合一;李斯特杆菌病及其防治[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仲衍文 小莉;常柴与英国李斯特战略合作[N];常州日报;2008年
5 陈继培;慎防“李斯特病”[N];广东科技报;2000年
6 郭松民;呼唤中国的李斯特[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吴丹;李斯特,,钢琴家眼中的“魔鬼”与“天才”[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陈兴良 周光权;名师名作 惠及吾辈[N];法制日报;2001年
9 宋学军;我们与外国选手只差那一点点[N];音乐周报;2005年
10 记者 周国和 通讯员 萧烈南;“龙岗艺术季”昨日开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颖;叶小纲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2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于川;多元化的传承与创新[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4 黄亚丽;维特经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线文;晚清重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徐正祥;市场的自由与自主[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工业化考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华;李斯特艺术歌曲和声技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伟亮;李斯特艺术歌曲和声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智聪;邓小平与李斯特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比较[D];河北大学;2010年
4 张小玲;李斯特交响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宏宇;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和声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孝杰;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孙雪;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彩霞;沃尔夫冈·里姆早期钢琴作品的和声技法分析初探[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谭峗;关于李斯特两首歌曲的艺术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10 唐馨;浪漫派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魂[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4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43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