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损益律与数学计算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egal science, three-part profit and loss law is one of the main lines running through it. However, the ancient Chinese basically used ancient Chinese to express the law of profit and loss in the literature. For most modern readers, apart from the difficulty of literal interpretation, There is also a generation gap that is often different from modern scientific express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ress the common literature of the law of three-part profit and loss in ancient times by mathematical formula,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readers with this need.
【作者单位】: 湖北孝感学院音乐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其翔,陆志华;律制的共性及数学表达[J];音乐探索;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程遂营;士人与五代中枢政治[J];东方论坛;2001年03期
4 刘莉;五代名士王仁裕小考[J];敦煌研究;2003年06期
5 田道英;齐己交游考[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张兴武;五代政治文化的蜕变与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宁志新,朱绍华;门阀士族的衰落与衰亡原因[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8 葛焕礼,王育济;魏博牙兵与唐末五代政局的变动[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9 王禹浪,都永浩;渤海东牟山考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年02期
10 宋馥香,王海燕;《新五代史》对“不没其实”原则的具体应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春桃;《二十四诗品》接受史[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9 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贯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韵;论唐、五代的昭义镇[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云;南宋高宗时期的财政制度[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睿;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斢[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小虎;《事类赋注》的文献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邓烨;北宋东京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舒越;晚唐诗人郑谷及其蜀中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洪敏;论熙宁变法和宋辽划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振铎;广义三分损益律与朱载X 十二平均律及纯律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2000年04期
2 陈其射;;试论我国早期律学思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6年03期
3 陈其翔,陆志华;中国古代乐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陈应时;;再谈琴律的历史分期——兼答王迪同志[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5 朱恩宽,李武华,,冯德民;中国古代数理音律的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李方元;三分损益律的实践历程与理论规范——兼及古代乐律研究中的认识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7 朱燕芝;刘东兴;武少颖;;王朴律之我见[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郭树群;;对《比三分损益律更早的律制》的质疑[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9 陈欣;;“旋宫”问题的存在及其解决途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3期
10 陈应时;;评管平湖演奏本《广陵散》谱[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金鑫海;“三分损益律”从何而来?[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唐朴林;中国音乐与交响乐[N];音乐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凡;有品乐器律制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娅娅;律学计算体系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赵文静;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科技文献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8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44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