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批评中后现代话语评析
【作者单位】: 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经树;崛起的一群 迷惘的一群——评音乐新潮[J];人民音乐;1988年01期
2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计璧瑞;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3 王敏;论新写实小说的后现代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宋瑾;;中国音乐跨世纪的后殖民现象批判[J];福建艺术;2005年06期
5 曹顺庆,支宇;重释文学性——论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悖谬处境[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高鸿,吕若涵;文化碰撞中的文化认同与困境——从林语堂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的有关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张进;;通向一种历史诗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6期
8 朱海荣;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质——阿多诺文化批判思想管窥[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9 张进;论福柯解构史学对新历史主义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兰希秀;;试论后现代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的文化特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7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林侠;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白杨;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沈小风;九十年代热点电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源;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魏波;冯小刚贺岁电影散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田义贵;川渝方言影视剧发展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孙万菊;从建构后现代精神到建构后现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伍依兰;解构批评在中国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余嘉;森林之舞:后殖民语境下的索因卡剧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江冰;历史意识与历史叙事的现代质变[D];安徽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盾 ,鲁迅;中国左翼文艺定期刊编目[J];鲁迅研究月刊;1980年01期
2 阳翰笙;;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经过[J];文学评论;1980年02期
3 陈颂声;;鲁迅和创造社[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4 益民;;伊藤虎丸编:《创造社资料》[J];读书;1982年02期
5 王野;;“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01期
6 远山一行 ,王北成;音乐批评[J];中国音乐;1984年02期
7 陆葆泰;《明日的文学》应有其重要的地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8 张东林;论尼采与鲁迅思想发展[J];鲁迅研究月刊;1985年02期
9 ;鲁迅思想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1985年S1期
10 金宏达;鲁迅的“国民性”思想及其文化批判[J];齐鲁学刊;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批判[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3 孙书文;;文艺与革命“经历久远的恋情”——对周扬文艺思想前史的研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初探[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洪岩;;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会的论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陈树林;;20世纪西方文化危机的神学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7 衣俊卿;;现代技术文化批判的中国语境(提纲)[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罗瑞宁;;转型期文学“欲望化写作”根源与批判[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神话批判:卡西尔的新康德主义的超越[A];第三届中国价值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剑龙;;论基督教文化影响与中国家族观念的嬗变[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六纪[N];北京日报;2000年
2 高小康;自我偏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铁肩;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先进文化代表思想[N];河北日报;2000年
4 孔范今;历史现代转型中的文学潮涌[N];人民日报;2000年
5 马鸿杰;重新发现建筑的人文价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乐朋;王朔“另类”批评的文化价值[N];团结报;2000年
7 许松林;酷评虚拟的文化批判[N];文艺报;2000年
8 曹利群;灵魂的自白[N];华夏时报;2001年
9 徐燕军;理性反思名人现象 创造新型名人文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10 徐莲;名著改编抓精髓[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树林;人类困境与终极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刘东玲;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生滨;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张懿红;19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李丰茂;重建技术化生存的人文主义向度[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寒松;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D];南开大学;1997年
9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霞;20世纪女性文本的话语方式[D];郑州大学;2000年
2 毛菁华;老舍的取舍[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冯健飞;论萧红小说的文化批判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永生;叛逆与突围: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叙事规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艳;历史横亘在现实之中[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明宝;论老舍小说对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审视[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光海;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卢健;中国九十年代大众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鲍时东;表现主义绘画及其在中国的情境[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5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53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