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从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演奏特点观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风格

发布时间:2019-11-12 02:35
【摘要】: 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长期熏陶下,积极的学习和吸收西欧优秀的钢琴演奏技术及西欧的钢琴文化历史,逐步形成了独具自己风格的演奏学派,并在世界钢琴演奏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钢琴学派主要扎根于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和埃西波娃(Essipova Anna,1851-1914)两位大师的传统,并且融汇了欧洲各国优秀的钢琴艺术,依靠本音乐学院的严格训练,依靠五位导师的艺术及其教学成就,组成了以伊贡诺夫( Lgnmnov Konstantin,1873-1948 )、戈登威泽( Goldenweiser Alexander,1875-1961)、法因贝格(Feinberg Samuel,1890-1962)、涅高兹·海因里希(Neuhaus Heinrich,1888-1964)、尼古拉耶夫(Nikolayev Leonid,1878-1942)等名字命名的五个学术门派,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世界著名钢琴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门派逐渐求同存异,互相靠拢并重新聚合在一起,新的美学观念使他们最终趋向一致,成为促进世界钢琴艺术发展最具有影响的钢琴学派。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和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 1937~)是俄罗斯乐派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的演奏风格极具特色。霍洛维茨的音乐是一种个性化的音乐。他天性具有浪漫的激情。他总是能在一部作品中攫取到最符合他性情的东西,并将之发扬光大。而往往正是这一部分闪烁的灵光,使他的听众如痴如醉。同霍洛维茨张扬性情的演奏相比,李赫特所谓精准和坚硬的弹奏变得是多么的僵硬和刻板为一个钢琴家,霍洛维茨首先是个渊博的音乐家,他曾公开宣称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曲家。尽管除了《卡门主题变奏曲》以外,大师鲜有自己的作品问世。但是作为安东·鲁宾斯坦的传承者和伟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快婿,霍洛维茨有着同侪难以比拟的综合音乐素养。霍洛维茨对很多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的演奏能够充分地展现出作品的神韵,而又不是盲目的恪守原作。难能可贵的是,他如同一位高明的辑编,能敏锐地发现作品中的瑕疵并加以修正,使作品变得完美无缺。奏演肖邦作品钢琴音色纤细优美,充份体现了肖邦文静沉思的诗人气质。霍洛维茨在演奏时,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阿什肯纳齐的演奏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感情丰富,音乐细腻,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他演奏的乐句优雅流畅,在力度刻画方面追求音色变化的多样性,演奏期间音色色彩性强。他的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在自己的风格里融入了很多伦敦派所特有的意识美。人们从他所弹奏的技巧绝伦的钢琴练习曲中可以发现他那惊人的技艺和高深的造诣之价值所在,他可称为能完满再现李斯特那绝顶技巧的权威。 本文以肖邦第六首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为例,分析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特点。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poin,1810—1849)十九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民族艺术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他永远是钢琴家,作曲家们崇拜的偶像,不论是在肖邦的祖国还是世界各地,也不论是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是现代,肖邦的作品都备受演奏家的青睐,在音乐会的曲目库里占据令人羡慕的位置。肖邦绝大部分作品的旋律来自舞曲或歌曲,波洛涅兹舞曲就是受舞曲影响而产生的旋律进行创作的乐曲形式,也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真正表现出肖邦式的波兰舞曲风格的,是他生前出版的,于1834年后创作的七首波兰舞曲。第六首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是肖邦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是肖邦波兰舞曲中最宏伟的作品,全曲充满战斗性、英雄性、史诗性,被称为“英雄大波兰舞曲”。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霍洛维茨和阿什肯纳齐的演奏进行对比分析: 1.通过两位钢琴家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来进行比较。 2.通过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 3.通过两位钢琴家弹奏的肖邦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的录音,录像,来进行分析。还有他们的个人传记,访谈录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兆勋;波兰精神肖邦魂——英雄波兰舞曲[J];钢琴艺术;2001年04期

2 牛冬阳;西方钢琴学派之特点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郑培;试论肖邦“波罗涅舞曲”的民族精神[J];自贡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4 卞善艺;苏俄钢琴学派的渊源及发展[J];中国音乐学;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2559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559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