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和弦影响情绪反应强度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4:17
【摘要】:心理学描述的情绪定义是:个人因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复杂反应,是一个多成分的复合过程,它是包含着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主要成分的生物性反应。音乐作品是由音乐要素组合而成,每一个音乐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都会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反应。其中,和弦作为音乐作品中重要的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的音乐结构、音乐风格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和弦”表示音符的结合,描述垂直的(在和弦或和弦间隔的结构中)和水平的(在音程或和弦间的关系中)的高音与低音的排列。三和弦是所有和弦中最普遍的形式,由根音、三音和五音排列而成的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众多研究者的实验结果证明:大三和弦易引起被试积极的情绪反应,小三和弦易引起被试消极的情绪反应。和弦的转位、和弦的间隔、和弦的振幅、和弦的重音等也都会引起被试的情绪反应。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开始于1750年结束于1827年,这一时期以“维也纳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为主,音乐风格逐渐由宗教性音乐转为世俗化音乐,音乐创作逐渐由复调音乐转为主调音乐。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精致、典雅、对称、细腻,并富于自然的民间生活气息,强调理性基础上的对称美,抒发个人情感的较少,逻辑严密,形式严谨,艺术手法干净、简洁。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和弦主要以调内和弦为主,三和弦使用最为频繁,七和弦部分使用。因此本论文以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实证研究探讨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引起被试不同的情绪反应。实验一选取了13首“维也纳三杰”钢琴奏鸣曲的片段,音乐片段为3至6个小节,每个音乐片段有同主音大调和同主音小调两个版本,大调音乐片段里的和弦均为大三和弦,小调音乐片段里的和弦均为小三和弦,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本实验采用2(大三和弦、小三和弦)×2(男性、女性)的混合实验设计,采用被试内变量,材料呈现顺序是使用SAS9.4软件自动生成的完全随机,测量被试聆听不同和弦类型相同音乐片段情绪反应的强度。实验结论:(1)大调大三和弦的音乐片段为正性情绪反应。(2)小调小三和弦的音乐片段为负性情绪反应。(3)不同性别的被试在聆听大三和弦的音乐片段时无显著情绪反应强度的差异。(4)不同性别的被试在聆听小三和弦的音乐片段时,女性的负面情绪反应强度显著强于男性的负面情绪反应强度。实验二延续实验一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依旧采用13首“维也纳三杰”钢琴奏鸣曲的片段,音乐片段为3至6个小节,每个音乐片段有同主音大调和同主音小调两个版本,大调音乐片段里的和弦均为大三和弦,小调音乐片段里的和弦均为小三和弦,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本实验采用2(三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4(音高移动:大调向上移高八度、大调向下移低八度、小调向上移高八度、小调向下移低八度)的混合实验设计,采用被试内变量,材料呈现顺序是使用SAS9.4软件自动生成的完全随机,测量音高变化对被试情绪反应强度的影响。实验结论:(1)整体音高降低八度的大三和弦音乐片段的情绪反应为正性情绪,相比与无音高变化的大三和弦情绪强度显著降低。(2)整体音高上升八度的大三和弦音乐片段的情绪反应为正性情绪,相比与无音高变化的大三和弦情绪强度显著增加。(3)整体音高降低八度的小三和弦音乐片段的情绪反应为负性情绪,相比与无音高变化的小三和弦情绪强度显著增加。(4)整体音高上升八度的小三和弦音乐片段的情绪反应为负性情绪,相比与无音高变化的小三和弦情绪强度显著降低。
【图文】:

音高,情绪反应,因素,音乐


图 2:音乐情绪反应的影响因素1)音高因素音高是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包括上行音高与下行音高两种形式。音高是听者听觉判断最基本的音乐声音,它不仅是物理声音的波动,而且不同的音定着听者不同的听觉幻想。

情绪词,音乐材料,情绪体验,分析性


境为舒适宽敞、设备齐全、且具有良好声音效果的多媒体一分钟,以平静被试的情绪,让被试完全放松。其次发放向被试介绍填写要求。待其填写完成后,告知被试实验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接下来你们将会听到 13 组音乐片段有两个版本,共 26 条,音乐片段为 3 至 6 个小节,你们需据自己的第一反应在下面的情绪量表中按照表中的情绪词高所代表的情绪体验就越强烈,1 代表几乎没有,,2 代表比,4 代表比较多,5 代表极其多,每段音乐片段播放后均有逐条认真作答,不要与他人讨论,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与分析性分析一音乐片段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的音乐材料唤起非音乐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如下,请见图 3。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功彦;;季米特里·卡波林《第二交响曲》主题与和弦研究[J];北方音乐;2016年20期

2 江启艺;;启发式教学是搞好和声教学的关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钟峻程;;三江侗族芦笙调的和声思维[J];民族艺术;1988年01期

4 徐庭芳;对传统和声“变和弦功能不变”的异议[J];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5 钟峻程;现代和弦结构中的极音[J];艺术探索;1988年01期

6 钟峻程;;论中国青年作曲家的音核技法——硕士学位论文摘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7 赵维峰;终止和弦在我国音乐创作中扩展的新观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8 王进;;偶成和弦构成中的空间意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华萃康;;和弦的色彩等级与和声的色彩序列[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年03期

10 任实;;乐理知识讲座 第十二讲 和弦[J];乐器;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文娇;巴托克三部舞台作品的戏剧观念及创作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2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买瑛;和弦影响情绪反应强度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2 张力威;视觉化的声音运动[D];武汉音乐学院;2017年

3 梁博;关于流行音乐和声的再理解[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4 樊金霞;黎英海钢琴作品和声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范文楚;[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6 季超;山西民歌合唱集《桃花红杏花白》和声结构与手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7 杨娟;勋伯格《和声学》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8 王笑;巴托克《八首匈牙利农民歌曲钢琴即兴曲》和声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9 张志敏;浅析丁善德声乐作品的和声技法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浩宇;王建中钢琴作品多声技法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89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589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