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当代歌词中“北京”意象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1949-2017)

发布时间:2020-03-25 16:53
【摘要】: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一座具有丰富精神品质的大都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音乐中表现北京的最重要艺术手法是戏曲和曲艺,诸如京剧、昆曲、大鼓、琴书等。而在建国后,北京因其作为新中国首都的特殊地位,在现代歌曲中成为被歌唱得最多的城市。关于北京的歌曲,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历史语境,歌中的文字部分——歌词,表现了北京跨越时代的历史嬗变和浓厚的文化意蕴。因此,考察1949—2017年歌词中“北京”意象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对于见证现代北京及中国的历史发展,参与文化的建构、新诗精神的建设、纪念新诗百年是有重大意义和重要研究价值的。在建国以来关于北京的歌曲歌词中,“北京”意象大致经历了红色首都、国家形象、世界之城、文化古都,到现代都市、逐梦舞台、凡俗之城的主题变化,在单一的政治意义外又有了更丰富的文化意义;在宏大的国家叙事外,有了个体意识的崛起、私人叙事的巨大空间,北京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时代印记,融合歌词的诗性特征和歌唱韵律,让人铭记心间、久久难以忘怀。在本论文“第一章北京书写中政治主题的变迁与年代史的视野”部分,多民族众生歌唱北京奏响了红色首都的华丽乐章;在“第二章北京记忆的古都吟唱”中,北京特有的京腔京韵展现出京味民俗风情;在“第三章北京想象的欲望表达”中,京城作为逐梦的舞台缭绕着欲望的凡俗之音,清新纯朴的歌词传唱出北漂们的多种情感……对这些歌词文本的深入研究都在实现对当代歌词中“北京”意象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语词的城市”参与现在和未来人类对其生存空间“城市”的认识、想象和再讲述,并参与实在的城市规划和构造,歌词中的“北京”是一个典型个案。围绕着当代歌词中“北京”意象的历史记忆与歌性特质,歌词中的北京想象很好地反映了随着时代社会发展而变化着的社会心理。又因为歌词中的北京记忆与想象是对北京多面相深刻的理解和构想,亲身参与北京城市文化心理的建构,歌词中的“北京”意象已然成为北京历史变迁的见证、北京文化建构的组成元素。“北京”意象在歌词表达中发展,也在城市发展中表达。歌词学、诗学与城市文化建设在歌唱中相互促进,在共同进步中实现着一种长足的发展。其研究前景至今依然十分乐观,值得期待。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1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正兰;;流行歌曲与音乐文化的符号域[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2 陆正兰;;论歌词文本的文化符号功能[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3 许自强;;歌词对乐曲的引发制约作用[J];当代音乐;2015年08期

4 张瑞;魏刚;;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颜娃沙;;歌词与诗的关系[J];艺海;2014年07期

6 于小植;;论北京诗歌的“地方性”特征[J];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02期

7 童敏;;另一种“双城记”——从《北京:城与人》与《上海摩登》比较看京、沪两城的文化两极现象[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朱琳;;北京:比较视野中的“文学中的城市”研究[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一川;;北京文化符号与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张鸿声;;文学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以“十七年”与“文革”诗歌为例[J];扬子江评论;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翔;中国“民谣—摇滚”中“青年主体”的流变(1986-2013)[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璐;论我国流行音乐中的怀旧情怀[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柏华;古蕴与新声:中国现代歌词意象研究(1904-1929)[D];暨南大学;2016年

3 陈娇;意义生成与传播策略—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歌词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倪君;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自主意识[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修敏;历史记忆与时代特征:转型期歌词的文化阐释[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6 黄笑愉;林夕歌词颓废色彩论析[D];西南大学;2012年

7 孙大萍;京味文学中的胡同意象及胡同文化[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孔祥翠;意识形态的生存论阐释[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9 吴童;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岳春梅;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0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600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