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汉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22:58
【摘要】:从清代初期开始,由于旧时期的天灾人祸频繁发生,大量汉族民众由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陆续向东北地区移民。移民最早进入东北的辽东地区,于雍正末年开始进入吉林地区,至清末民初进入移民的高峰期。这些移民来到吉林后,大部分做了本地满族人的佃农,少数靠自己垦荒为生,还有一部分到林区、矿山等地做苦力,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汉族民歌随移民扎根于吉林,劳苦大众只有通过民歌来抒发自身的愤懑情绪,缓解生活带来的压力,或作为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手段。可以说,民歌是劳动人民最为贴心的陪伴,汉族民歌也因此在吉林省大地上传承与发展了一个多世纪。吉林省汉族民歌在不同时期多种因素影响下,从不断繁荣慢慢走向了衰退,渐渐地淡出了大众视野。分析其发展历程、艺术内涵、人文传承及保护措施等问题,找出其发展的必然规律,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是本文的研究宗旨。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题的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作以梳理。第二部分为吉林省汉族人口迁徙及民歌发展背景研究。主要对19世纪、20世纪各地汉族人口向东北迁徙及吉林省地区各民族民歌发展情况作以概述。阐明吉林省地区汉族民歌发展的大背景。第三部分为吉林省汉族民间小调的发展研究。主要从不同的发展轨迹出发,对吉林省民间小调的发展进行梳理分析。第四部分为吉林省汉族号子的发展研究。主要从分布地域、存在背景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对吉林省汉族号子进行梳理分析。第五部分为吉林省汉族民歌的人文传承研究。主要对吉林省汉族民歌在近现代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情况进行梳理。第六部分为吉林省汉族民歌的保护措施。主要阐述社会变革、政府与社会机构对吉林省汉族民歌的影响,以及可采取的保护措施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图文】:
大木头号》头号》又叫《大掐子号》,产生于鸭绿江口丹东、大东沟各林区。它适用于抬体积巨大的原木,这种劳动也是林,,一般由十六个人来完成。它的旋律基本采用下行方式在搬运的过程中自然表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领具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唱词,只使用象声词,如:“的是避免以复杂的唱词影响劳动者的注意力。
《哈腰挂》③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07
本文编号:2697098
【图文】:
大木头号》头号》又叫《大掐子号》,产生于鸭绿江口丹东、大东沟各林区。它适用于抬体积巨大的原木,这种劳动也是林,,一般由十六个人来完成。它的旋律基本采用下行方式在搬运的过程中自然表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领具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唱词,只使用象声词,如:“的是避免以复杂的唱词影响劳动者的注意力。
《哈腰挂》③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飞;;民国时期关内移民与吉林省农业开发[J];农业考古;2014年06期
2 陈黎丽;林莹馨;;新民歌的改编手法与特征解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3 施咏;;《新东北风》——“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七[J];中国音乐教育;2013年10期
4 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化实践与“非遗”保护——在“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5 胡小满;;从荤段子看民歌《集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缺失[J];人民音乐;2010年06期
6 肖杨;;“原生态”民歌路在何方?——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随感[J];艺术教育;2008年05期
7 范立君;许凤梅;;清末吉林省的开禁与移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刘信君;;民国时期吉林省的移民浪潮与农业开发[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4期
9 曹保明;;长白山森林号子[J];东北史地;2007年03期
10 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J];人民音乐;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艾璐;东北汉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与传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2 白阳;汪清森林号子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3 张鸽;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东北汉族民歌素材运用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关意宁;东北汉族民歌音乐特点的多视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7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69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