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努夫尼克《第十交响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05:54
【摘要】:安德热·帕努夫尼克(AndrzejPanufnik,1914-1991)是英籍波兰作曲家,指挥家。出生于华沙。帕努夫尼克的主要创作和审美理念是在一部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使艺术性和科学性达到完美结合,而这一理念可以说是贯穿了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生涯。就此,帕努夫尼克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和声语言以及个性化的音乐结构。《第十交响曲》是作曲家应乔治·索尔蒂爵士之邀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百年庆典而作,创作于1988年,于1990年修订完成,并在同年由作曲家本人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完成首演。同时《第十交响曲》是帕努夫尼克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使用了相对独立的表达方式:圣咏主题使用了传统的多利亚调式,而和声则采用了音级集合3-5(0,1,6)作为全曲的基本音高结构形式。曲式采用几何增长式的架构方式,每一层结构的小节数均以9及9的倍数为基础。对称性是作品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在音高结构,织体形态,配器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本人在查找这位作曲家以及作品的过程中发现相关资料非常稀少,只有德州学院音乐系张国庆对帕努夫尼克交响曲作品的一篇介绍性的文章以及山东大学邵帅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帕努夫尼克钢琴独奏《12首微型作品》进行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就《第十交响曲》的分析研究对帕努夫尼克的生平、学习经历以及创作生涯和艺术理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以及增添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14
本文编号:2791616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14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翊菲;帕努夫尼克《第十交响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791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79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