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2:12
【摘要】:音乐即兴创作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国外民族音乐学界和音乐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本研究以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试图阐释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规律,并将其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以培养既热爱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 本研究从梳理国内外即兴创作观点出发,界定了音乐即兴创作概念。根据与原有音乐基础的关系,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分为框格式、自由式、衍展式三种类型,将其过程概括为“传承、变易、创新”三个阶段,即“传承是基础,变易是动力,创新是目标与结果”,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中的即兴变易行为过程、引发即兴变易的因素和即兴变易手法。 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是“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并有机地融合了审美、实践、文化哲学因素;从思维、知识、行为三个维度来阐释音乐即兴创作的心理学基础;从文化角度,阐述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对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母语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以波兰尼的缄默认知学习理论和中国传统审美的“观、味、悟”理论为支撑,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规律,将其概括为“融入·超越·创新”三维模式,即“融入是传承的基础,超越是变易的动力,创新是最终目标和结果”。 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引入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以传统民歌和器乐曲为教学素材,在原型基础上实施变易的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规律。在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作品与创造性倾向测试数据统计为依据,检验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实践可行性与初期效果。对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实验教学进行理性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剖析存在问题。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实验法、调查问卷法、量化数据统计法等,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模式与实践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4-4
本文编号:2803678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4-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楙晶;;浅析中西方音乐教育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罗凌;;视唱练耳教学中即兴理念与方法的运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01期
3 王楙晶;;乐理知识重要性浅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先艳;论民间合奏乐种的传承方式[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03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80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