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珀尔《六首钢琴前奏曲》音乐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4 12:26
“十二音作曲技术”的诞生,打破了20世纪之前的传统调性体系。虽然十二音体系与许多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都有过紧密的关系,但是,最终是由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确立了这一经典的十二音作曲方式,并由他的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传承发展。20世纪美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乔治·珀尔(George Perle,1915—2009),受到了贝尔格《抒情组曲》(Lyric Suite)的影响,也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十二音调性”(TwelvTone Tonality)理论,这一理论贯穿了作曲家一生的创作过程。在珀尔的作品中,于1946年创作的《六首钢琴前奏曲》(Six Preludes for Piano),是作曲家早期作品中一部具有代表性和启示性的作品。该作品是运用“十二音调性”(Twelve-Tone Tonality)体系所创作的,高度体现了作曲家“十二音调性”理论思维和创作理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运用两种不同的音高分析理论对作品中音高组织进行探究。在运用乔治·珀尔本人的“十二音调性”理论的同时,将对其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并说明各首作品中主要使用的...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4阵列中的○3号和弦
)可以得到两个三音组截断:31110/4111,其配对
截断 A 中的六音组 11 7 6/8 7 3 可以计算出所属阵列为 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瓦格纳的“无终旋律”[J]. 陈鸿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2)
[2]自由作曲途径中的潜调性内涵[J]. 姚恒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04)
[3]《嫦娥》自述(上)乔治·珀尔“十二音调式体系”简介与《嫦娥》分析[J]. 罗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2)
[4]循环音集论 G·珀尔关于十二音和声结构组织的新概念[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7(04)
硕士论文
[1]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D]. 杨歌.四川音乐学院 2013
[2]无调性音高理论中的对称理论与音级集合理论[D]. 甘芳萌.上海音乐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082176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4阵列中的○3号和弦
)可以得到两个三音组截断:31110/4111,其配对
截断 A 中的六音组 11 7 6/8 7 3 可以计算出所属阵列为 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瓦格纳的“无终旋律”[J]. 陈鸿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2)
[2]自由作曲途径中的潜调性内涵[J]. 姚恒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04)
[3]《嫦娥》自述(上)乔治·珀尔“十二音调式体系”简介与《嫦娥》分析[J]. 罗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2)
[4]循环音集论 G·珀尔关于十二音和声结构组织的新概念[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7(04)
硕士论文
[1]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D]. 杨歌.四川音乐学院 2013
[2]无调性音高理论中的对称理论与音级集合理论[D]. 甘芳萌.上海音乐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082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08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