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界演唱现象的分析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05:44
本文以跨界演唱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相关的论文、论著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论述、分析综合、举例、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跨界演唱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给大家一个对跨界演唱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填补了各种文章及论著中对跨界演唱现象介绍的不全面的方面,希望给从事音乐事业和爱好音乐的每个人以参考。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跨界演唱的定义和形式。首先介绍传统主流唱法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定义,然后说明跨界演唱这一演唱形式是融合了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精髓,并说明跨界演唱的定义,接着通过说明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特点进而说明跨界演唱的特点和形式。第二部分:将跨界演唱和传统主流唱法进行对比,说明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使其更加完善。第三部分:说明跨界演唱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必然性。第四部分:说明跨界演唱已取得的成绩并展望其发展的前景。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跨界演唱的定义、特点和形式
(一) 跨界演唱的由来和定义
(二) 跨界演唱的特点和形式
1、美声唱法的起源和特点
2、通俗唱法的起源和特点
3、古典美声与通俗唱法的结合和交融
二、跨界演唱与传统主流唱法之比较
(一) 跨界演唱较传统演唱方法的优势
1、跨界演唱融合了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精髓
2、跨界演唱使得高雅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
(二) 跨界演唱较传统演唱方法的不足
1、跨界演唱的方法容易生搬硬套
2、跨界演唱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 如何使跨界演唱更加完善
1、歌唱者必须掌握好演唱的基本功
2、歌唱者应该根据歌曲找到适合的演唱方法
三、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必然性
(一) 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
1、古典与流行唱法的相通性
2、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世界音乐文化的相互渗透
(二) 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
1、跨界演唱是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必然走向
2、人类社会日益复杂的价值取向所构建的多元化文化精神
3、市场需要及商业化运作
(三) 跨界演唱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1、跨界演唱现象的出现符合了事物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
2、跨界演唱本身具有包容、变化和创新的能力
四、跨界演唱的现状及发展的前景
(一) 中外跨界演唱已取得的成绩
(二) 展望跨界演唱的发展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演唱个体多元音色的可塑性和必要性[J]. 穆红.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03)
[2]浅论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问题[J]. 张红霞. 中国音乐. 2008(03)
[3]“和而不同”——论声乐艺术多元化的“跨界风格”[J]. 杨思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为跨界音乐把脉[J]. 闫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1)
[5]试论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J]. 刘大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6]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跨界现象的综述[J]. 张红霞.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7(05)
[7]“嫁接”与“融合”——西方音乐剧中古典与流行两栖歌唱家唱法探究[J]. 黄云莉,刘白维.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6)
[8]对于音乐艺术的跨界思考[J]. 陈华. 文教资料. 2007(03)
[9]搞音乐的,别给“跨界”抹黑[J]. 张璐诗. 北方音乐. 2006(12)
[10]对“唱法”问题的美学思考[J]. 蔡远鸿. 美与时代. 2003(12)
本文编号:3240102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跨界演唱的定义、特点和形式
(一) 跨界演唱的由来和定义
(二) 跨界演唱的特点和形式
1、美声唱法的起源和特点
2、通俗唱法的起源和特点
3、古典美声与通俗唱法的结合和交融
二、跨界演唱与传统主流唱法之比较
(一) 跨界演唱较传统演唱方法的优势
1、跨界演唱融合了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精髓
2、跨界演唱使得高雅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
(二) 跨界演唱较传统演唱方法的不足
1、跨界演唱的方法容易生搬硬套
2、跨界演唱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 如何使跨界演唱更加完善
1、歌唱者必须掌握好演唱的基本功
2、歌唱者应该根据歌曲找到适合的演唱方法
三、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必然性
(一) 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
1、古典与流行唱法的相通性
2、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世界音乐文化的相互渗透
(二) 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
1、跨界演唱是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必然走向
2、人类社会日益复杂的价值取向所构建的多元化文化精神
3、市场需要及商业化运作
(三) 跨界演唱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1、跨界演唱现象的出现符合了事物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
2、跨界演唱本身具有包容、变化和创新的能力
四、跨界演唱的现状及发展的前景
(一) 中外跨界演唱已取得的成绩
(二) 展望跨界演唱的发展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演唱个体多元音色的可塑性和必要性[J]. 穆红.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03)
[2]浅论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问题[J]. 张红霞. 中国音乐. 2008(03)
[3]“和而不同”——论声乐艺术多元化的“跨界风格”[J]. 杨思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为跨界音乐把脉[J]. 闫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1)
[5]试论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J]. 刘大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6]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跨界现象的综述[J]. 张红霞.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7(05)
[7]“嫁接”与“融合”——西方音乐剧中古典与流行两栖歌唱家唱法探究[J]. 黄云莉,刘白维.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6)
[8]对于音乐艺术的跨界思考[J]. 陈华. 文教资料. 2007(03)
[9]搞音乐的,别给“跨界”抹黑[J]. 张璐诗. 北方音乐. 2006(12)
[10]对“唱法”问题的美学思考[J]. 蔡远鸿. 美与时代. 2003(12)
本文编号:3240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24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