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中国古戏台与歌唱的声学原理比较

发布时间:2021-06-24 05:33
  古戏台和人声歌唱的声学原理类似。古戏台的台面、台顶、山墙及八字音壁将声音集中到前方,犹如科学歌唱状态下的人的上下颚、腮及嘴唇。而清代设腔技术犹如人体共鸣器,尤其是后台设置的复杂窑洞耦合空腔,容积不同且相互连通的结构犹如人体容积不同且连通可耦合的胸腔、口鼻咽腔。戏台的结构设计之"捧音""拢音""助音"等目标与声乐中的"打开""集中""穿透"的要求如何得以实现?本文将建立在对大量戏台实地考察和声乐教学的基础上解读戏台组合构建与人体发声结构对于声效的影响。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2018,38(23)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戏台的诞生
二、中国歌唱艺术的渊源
三、戏台结构的流变与发声模式的演变
四、戏台结构与现代声乐发声模式的联系
    (一) “白声”结构与一面观戏台模式的对比分析
    (二) 人体口咽共鸣和三面观戏台对声音的支撑作用
    (三) 人体气息支点与台下空腔对声音的美化作用
    (四) 人体面罩与戏台音壁对声音的集中传远作用
    (五) 人类头腔与戏台后台空腔对于声音耦合的作用
五、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演出扩声现状的探讨[D]. 郭陶.中国音乐学院 2020



本文编号:3246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246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