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传承人贺娟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7:19
<正>《满江红》是鲁南五大调中的一种曲牌,与《大调》、《淮调》、《玲玲调》和《大寄生草》总称为鲁南五大调。《满江红》曲调悠扬细腻,典雅抒情,素有"雅词""细曲"之称,曾兴盛于清末民初,后逐渐走向衰微,如今又慢慢活跃在各大舞台,面对这一发展现象,与传承人所做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目前,《满江红》的研究文献仅有7篇,概述型的书目3部。从音乐本体分析的,如尹娟《鲁南五大调音
【文章来源】:民族音乐. 2018,(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传承人的从艺经历
■传承人音乐传承活动调查
(一) 传承的曲目
(二) 传承方式
1. 社会传承
2. 学校传承
3. 活动展演状况
■传承人贡献的启示
(一) 传承人的贡献
1.《满江红》演唱韵味的延续
2.传承人的自觉性
(二) 面临的问题
1.传承方式偏单一
2.环境的考验
3.当地政府在扶持方面出现的偏差
(三) 对当代民族音乐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官寨彝族丧葬仪式音乐传承模式初探[J]. 贾力娜,蒲亨强. 中国音乐. 2015(02)
[2]区域音乐文化的主体——乐人个案研究——以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为例[J]. 板俊荣,伍国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0(03)
[3]鲁南五大调的生存现状与保护[J]. 刘清.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324155
【文章来源】:民族音乐. 2018,(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传承人的从艺经历
■传承人音乐传承活动调查
(一) 传承的曲目
(二) 传承方式
1. 社会传承
2. 学校传承
3. 活动展演状况
■传承人贡献的启示
(一) 传承人的贡献
1.《满江红》演唱韵味的延续
2.传承人的自觉性
(二) 面临的问题
1.传承方式偏单一
2.环境的考验
3.当地政府在扶持方面出现的偏差
(三) 对当代民族音乐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官寨彝族丧葬仪式音乐传承模式初探[J]. 贾力娜,蒲亨强. 中国音乐. 2015(02)
[2]区域音乐文化的主体——乐人个案研究——以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为例[J]. 板俊荣,伍国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0(03)
[3]鲁南五大调的生存现状与保护[J]. 刘清.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324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32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