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扎根传统、耕耘多声、构建体系——樊祖荫先生学术研究理路及其当下意义

发布时间:2021-08-09 21:13
  在中国音乐界,樊祖荫先生是横跨"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学"专业的旗帜性学者,在和声学、传统音乐、非遗保护、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国内和声学教学之现状,提出向"传统和声学"两端拓展的研究计划;在夯实多声音乐研究之基础上,提出对包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做整体性研究的学术主张。其学术研究与音乐创作始终站在世界多元文化视野中,且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对中国音乐理论体系乃至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当前的学科建设与后辈学子研究理念之树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2019,(10)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导言:以“缘”溯“源”
一、扎根传统:中国传统多声音乐研究
二、深耕多声: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
三、把脉建言:(音乐类)“非遗”保护与开发研究
四、反思与探索:母语文化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建构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民歌正名——兼谈民歌的传承、传播与发展[J]. 樊祖荫.  中国音乐. 2019(01)
[2]谈“学科”与“专业”——以音乐院校作曲系的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为例[J]. 樊祖荫.  音乐研究. 2018(01)
[3]对本、硕、博不同层级传统音乐教学要求的思考[J]. 樊祖荫.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03)
[4]对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2014海口·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 樊祖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1)
[5]音乐形式的生成背景追问[J]. 樊祖荫.  音乐研究. 2014(01)
[6]在探索中前行——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 樊祖荫.  艺术评论. 2013(06)
[7]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 樊祖荫.  音乐探索. 2012(03)
[8]发挥“传”与“承”的两个积极性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樊祖荫.  音乐探索. 2011(03)
[9]对中国传统音乐做整体性研究的思考[J]. 樊祖荫.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1(01)
[10]集中展现中国民歌文化多样性的歌唱盛会——从传承与传播的角度看中国原生民歌的展演活动[J]. 樊祖荫.  中国音乐学. 2010(04)

硕士论文
[1]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著作之比较研究[D]. 成雯.西安音乐学院 2019
[2]樊祖荫五十六首钢琴小曲的和声特色[D]. 陈俊人.西安音乐学院 2011
[3]五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教材之比较研究[D]. 刘贝.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樊祖荫的多声理论与其创作[D]. 武蓓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本文编号:3332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332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