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山东传统筝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20:09

  本文关键词:山东传统筝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山东传统筝乐艺术源远流长,,但是专门针对山东传统筝乐的研究论著却相对较少,特别是关于上古及中古时期的山东传统筝乐的历史很少有人触及。本文以“山东传统筝乐”作为研究对象,从山东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运用多学科相渗透的方法和原则,在查阅、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东传统筝乐艺术的源流、发展、形态和风格等都作了认真的思考,并形成了作者独到的一些观点,期望能以此文抛砖引玉,对推动山东传统筝乐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山东的地理概貌、历史沿革以及源远流长的古筝艺术,重点突出了山东传统筝乐艺术在山东的地区分布。 第二部分,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四个阶段,对山东传统筝乐的流传、发展情况以及山东筝派的形成及其特点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查阅、考证《战国策·齐策》和剧本《桃花扇》等古典著述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传统筝乐的记载情况,以及在认真探讨和分析“筝筑同源”的观点和山东滕县出土的有关筝的汉画像石等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历史史实和相关的音乐理论,作者得出至少在西汉末东汉初,筝已在山东广为流传的结论;其次,作者搜集、整理并研究了从三国时期到宋元时期有关山东传统筝乐方面的历史人物和史料文献,认为这个阶段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山东传统筝乐的缓慢发展时期:再次,关于山东传统筝乐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第一,从明清时期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发展情况入手,论述了山东传统筝乐繁荣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介绍了明朝山东章丘人李开先及其诗词中有关筝的弹奏、交流情况,作者认为在明代山东传统筝乐与秦筝的交流已经非常频繁;第三,认真查阅了《聊斋志异》、《金瓶梅》等明清小说中关于明清时期山东传统筝乐的记载,特别是对《金瓶梅》中涉及到的山东筝乐,从乐伎、乐曲、演奏形式等方面都作了较为细致周到的分析和研讨;最后,论述了山东筝派的确立和形成情况,运用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山东传统筝乐文化及其筝的形制与特点作了介绍。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筝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东筝派在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承体系、独具风格的乐曲和演奏技法等,成为中国古筝艺术中的重要派别之一。 第三部分,对山东传统筝曲进行了形态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概述了山 东传统筝曲曲体的两大组成部分,即“大板曲”和“小板曲”。其次,分别对“大 板曲”和“小板曲”的曲式结构作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八板曲体”的大板曲, 介绍了“花字工尺谱”,并举例说明了山东传统筝曲在“单八板”和“双八板”两 首母曲基础上的演变。对丝弦合奏“碰八板”的曲式结构也作了研究和论述。第 三,对山东传统筝曲的音阶调式和旋律节奏特征及山东筝派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 筝派的交流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最后,分析了山东筝派在传承过 程中存在的共性演奏技法,重点阐述了右手大指的使用。 第四部分,从山东筝派的代表性演奏家、山东的地理环境、齐鲁文化和山东 方言等四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及其与以上四个方面的关系。 其中在筝乐演奏家一节中还重点论述了山东筝派的师承关系、代表性演奏家的演 奏风格、审美取向及其对流派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山东传统筝派 明清时期 八板 演奏家 演奏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J632
【目录】:
  • 前言8-9
  • 第一部分 概述9-12
  • 一、 山东的地理概貌、历史沿革及筝乐在山东的分布图9-10
  • 二、 源远流长的古筝艺术10-12
  • 第二部分 筝在山东的源流探讨12-31
  • 一、 筝在山东的早期流传情况12-18
  • (一) 是“弹琴”还是“弹筝”12-13
  • (二) 《桃花扇》中关于山东筝的记载13-15
  • (三) “筝筑同源”的启示15-16
  • (四) 筝在山东早期流传的文物证据--汉画像石16-18
  • 二、 山东传统筝乐艺术的缓慢发展时期18-22
  • (一) 三国时期筝在山东的流传情况19
  • (二) 筝演奏家--何承天19-20
  • (三) 唐代筝艺“纵”、“挑”小考与《乐府杂录》20-21
  • (四) 宋元时期的山东筝乐艺术21-22
  • 三、 明清时期山东筝乐的繁荣发展22-30
  • (一) 明清时期山东筝乐艺术繁荣发展的文化背景22-25
  • (二) 李开先与《范张二姬弹筝》诗25
  • (三) 明清小说中关于山东筝乐的记载与分析25-30
  • 四、 山东筝派的形成30-31
  • 第三部分 山东传统筝曲的分析与研究31-47
  • 一、 山东传统筝曲的两大组成部分31-34
  • (一) 山东传统筝曲中的大板曲31-33
  • (二) 山东传统筝曲中的小板曲33-34
  • 二、 山东传统筝曲的曲式结构分析34-40
  • (一) 大板曲的曲式结构分析34-39
  • (二) 小板曲的曲式结构39-40
  • 三、 山东传统筝曲的音阶调式与旋律节奏特征40-45
  • (一) 山东传统筝曲的音阶调式41-44
  • (二) 山东传统筝曲的旋律节奏特点44-45
  • 四、 山东筝派传统的技法特点45-47
  • 第四部分 山东传统筝乐艺术风格的分析与研究47-58
  • 一、 山东传统筝乐的艺术风格与筝乐演奏家48-53
  • (一) 山东菏泽地区代表性筝乐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分析49-52
  • (二) 山东筝家金灼南及其演奏风格52-53
  • 二、 地理环境对山东传统筝乐风格的影响53-54
  • 三、 齐鲁文化与山东传统筝乐艺术的关系54-56
  • 四、 山东方言对山东传统筝乐风格的影响56-58
  • 总结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妍;;菏泽筝乐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盛俊;赵玉斋古筝演奏创新与教学思想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2 蔡晓璐;古筝“悲情”乐曲声韵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李艳丽;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艺宁;筝曲《铁马吟》分析与演奏[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传统筝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37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