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中国四大扬琴流派演奏技巧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9: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四大扬琴流派演奏技巧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稳步发展,民族器乐领域各个方面也在不断进步。扬琴作为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地方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众多的扬琴流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广东音乐扬琴流派、四川扬琴流派、江南丝竹扬琴流派、东北扬琴流派。在扬琴稳步发展的今天,对于扬琴的本身的发展以及四大流派的形成发展进行一个全面的认知是很有必要的。但仅仅局限于形成和发展还是不够的,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为听众带来美妙的听觉盛宴,这就对于演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演奏需要的是什么呢?对于所演奏曲子技巧的展示和情感的完美结合,情感的来源是指对乐曲的的内涵的全面掌握,这不免就要和演奏曲目的地方风格、文化、历史渊源相结合。另外,技巧的展示就更为重要了,没有技巧的支撑,在浓厚的情感也表达不出来,也达不到演奏要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对于四大扬琴流派技巧的掌握以及技巧的运用比较研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演奏者们更准确深刻的展现乐曲的内涵,另一方面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技巧对各流派的风格进有更全面的掌握,并进行互相的借鉴,创作更多扬琴的优秀曲目,从而推动中国扬琴的发展。笔者将在文中将四大流派的技巧进行分别的概述,并将其在各流派乐曲中运用进行研究和比较。 本文将扬琴四大流派的个性和共性技巧入手,将技巧运用体现的流派风格进行了比较,最后又详细介绍典型的技巧在乐曲中音色、节奏、情感和风格方面的运用和体现。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有关选题的学术背景、理论与实际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现状、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和目的等。第二部分是对扬琴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包括扬琴的体系以及起源和发展。第三部分对四大扬琴流派的的形成和发展轨迹进行了分别的概述,本章的叙述对于第五章所叙述的技巧对风格等方面的影响有铺垫作用。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中分别对四大流派的技巧进行了论述,技巧如何体现流派风格进行了比较。并在第五章对于技巧在音色、旋律、情感和风格等方面的运用分别用代表曲目进行了分析。音乐是用来抒发内心情感的,然而抒发内心的情感就要求以娴熟的技巧作为基础,流派技巧和它形成的环境、风俗都有很大的关联,,所有的这些对于我们的情感的表达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对于各地方的风格、技巧的全面掌握,有助于更贴切的演奏和诠释乐曲,抒发内心情感,展现音乐的魅力。由此,对于四大流派的的技巧及其运用进行比较研究是及其必要的。
【关键词】:扬琴流派 技巧 运用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32.5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一、 选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11
  • 二、 文献综述及评价11-12
  • 三、 研究的现状和创新之处12-13
  •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13-15
  • 第二章 中国扬琴的起源与发展15-17
  • 一、 西南西亚扬琴体系15
  • 二、 欧洲扬琴体系15-16
  • 三、 中国扬琴体系16-17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四大扬琴流派的形成17-24
  • 一、 四大扬琴流派的成因和发展轨迹17-24
  • (一) 广东音乐扬琴17-18
  • (二)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18-19
  • (三) 四川扬琴流派19-21
  • (四) 东北扬琴流派21-24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扬琴流派的演奏技巧特征24-36
  • 一、 扬琴的四大扬琴流派的共性技巧24-25
  • 二、 传统四大扬琴流派的个性技巧25-33
  • (一) 广东音乐扬琴流派25-28
  • (二)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28-29
  • (三) 四川扬琴流派29-33
  • 三、 四大传统扬琴流派技巧运用的比较33-36
  • (一) 广东扬琴流派和东北扬琴流派的比较33-34
  • (二) 东北扬琴流派与四川扬琴流派的比较34-35
  • (三)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与东北扬琴流派的比较35-36
  • 第五章 中国四大扬琴流派中代表曲目、演奏技巧的运用36-45
  • 一、 各流派典型演奏技巧代表曲目的运用36-45
  • (一) 演奏技巧在曲目中旋律、音色方面的运用36-39
  • (二) 演奏技巧在情感色彩方面的表现39-42
  • (三) 演奏技巧在体现流派风格上的运用42-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8-50
  • 致谢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王季烈“主腔说”理论之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宇晓;;汉画像中的长袖舞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3 漆明镜;;《魏氏乐谱》若干问题之我见[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2期

4 王金旋;;南音洞箫是尺八吗?——为南音洞箫正名[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5 郑花顺;徐海准;;关于《乐学轨范》记载的唐琵琶制度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6 郑花顺;徐海准;;《诗乐和声》笙的形制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7 孔文;;当传统遭遇现代——谈徐州琴书在新时代的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程海岩;;浅谈学堂乐歌中对日本军国主义歌曲的引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宋婕;《春江花月夜》音乐绘画性的美学体现[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怡;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J];齐鲁艺苑;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泓;;5—14世纪西域音乐舞蹈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王雨萌;;民歌戏曲与汉语国际推广[A];汉语国际推广专题研究论文集[C];2012年

4 儕文怲;;论‘兰陵王'乐舞与日本雅乐‘陵王'的关系[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林林;为谁而歌[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瑜;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9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10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婷;王中山筝乐艺术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亮;曹东扶古筝艺术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占祺;对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中钢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欢;传承古韵载新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璇;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社的动态传承与运行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倩;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8 余乐;试论琵琶古筝二重奏演奏中的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司荔荔;王中山筝乐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杨抒怡;甘涛二胡弓法艺术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四大扬琴流派演奏技巧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410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