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地社会古筝教育教学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苏三地社会古筝教育教学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几千年来,古筝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范围甚广。近些年来,我国国力强盛,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府对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非常重视,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学习古筝的“热潮”。古筝课程已不再只是音乐专业院校的学习课程,在社会上也愈加普及。时至今日,全国学习古筝者已达上百万之众,在民乐学习者中位居第一大类。开办古筝培训的机构和从教人员不断增多,各类名目的教学、考级书籍教材应运而生,古筝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力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训机构、教师、学生的人数都在飞速增长。江苏三地古筝社会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是以江苏地区为调查点,按地域划分,通过对无锡、扬州、徐州这三座城市进行古筝社会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调查,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调查数据,在社会教育背景、办学机构、从教人员、学习者、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体系等方面都作了认真的思考。通过介绍当今苏南、苏中、苏北的三大城市古筝社会艺术教育的发展,从而反映出江苏地区乃至全国古筝社会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为其向着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以及多元化方向发展献计献策,期望对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论文主体有四章。第一章通过搜集、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各类相关数据等方式,调查江苏三地(无锡、扬州、徐州)的古筝社会教育教学发展概况。本章涉及到几个问题:1.地方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背景2.具体教师构成情况3.学生构成、学习动机兴趣调查4.办学机构的硬件设施情况等。在文章具体分析过程中,根据收回的问卷调查报告,进行了数据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从社会背景层面对三地的社会古筝教育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第二章是对江苏三地当今古筝社会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包括:1.三地古筝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存在关系分析2.三地社会古筝教学情况分析3.三地社会古筝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总结4.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三章是根据前两章提出的问题对江苏三地的社会古筝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最后一章是笔者关于构建社会古筝教育教学标准的思考。通过对江苏三地的社会古筝教育教学情况的个案研究,笔者希望寻找到与江苏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社会古筝教育教学具有共性的问题,为解决社会古筝教育教学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对策,并尝试构建符合当今社会古筝教育实际的课程标准,为社会古筝办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照。
【关键词】:江苏三地 古筝社会教育教学 调查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32.3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研究背景10-12
- 二、文献综述12-13
- 三、研究方法13
- 四、社会古筝音乐教育概念界定13-14
- 第一章 江苏三地古筝社会教育发展概况调查14-36
- 第一节 无锡地区古筝社会教育发展概况14-22
- 一、无锡古筝社会教育发展背景14-15
- 二、无锡市推进音乐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举措15-16
- 三、无锡古筝社会教育现状调查16-22
- 第二节 扬州地区古筝社会教育发展概况22-28
- 一、扬州古筝社会教育发展背景22-23
- 二、扬州推进音乐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举措23-24
- 三、扬州古筝社会教育现状调查24-28
- 第三节 徐州古筝社会教育发展概况28-34
- 一、徐州古筝社会教育发展背景28-29
- 二、徐州市推进音乐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举措29-30
- 三、徐州古筝社会教育现状调查30-34
- 第四节 无锡、扬州、徐州三地古筝社会教育教学发展背景比较34-36
- 一、政策方面34
- 二、地理位置方面34
- 三、经济方面34-35
- 四、文化方面35-36
- 第二章 江苏三地古筝社会教育教学调查及实施情况分析36-45
- 第一节 江苏三地古筝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存在关系分析36-37
- 第二节 江苏三地社会古筝教学情况分析37-40
- 一、古筝课课时安排情况37
- 二、江苏三地社会古筝教育的教材选用情况37-38
- 三、三地古筝课堂教学情况38-39
- 四、教学评价39-40
- 第三节 江苏三地古筝社会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40-41
- 第四节 江苏三地古筝社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41-45
- 一、关于古筝教师41-42
- 二、关于学校和家长42-43
- 三、关于办学机构43-44
- 四、关于教学44-45
- 第三章 江苏三地古筝社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45-50
- 第一节 建立政策法规,规范社会古筝教育市场45-46
- 一、依托经济建设,普及古等音乐文化45
- 二、制定管理社会古筝教育办学机构的规章制度45-46
- 三、制定教师认证体系46
- 第二节 端正观念,“拒绝迎合,成为自我”46
- 第三节 完善培养机制与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6-47
- 一、加强对古筝教师的专业培训,构建多重知识结构47
- 二、建议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社会音乐教育课程47
- 第三节 精编教材,推陈出新47-48
- 一、从实践出发,科学编排曲目48
- 二、融入多样音乐文化,不断扩大学生审美视野48
- 第四节 善用网络资源,多渠道有效学习48-50
- 第四章 关于建构古筝社会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思考50-53
- 第一节 教育目标50-51
- 第二节 教学领域51-52
- 第三节 社会古筝教育评价原则52
- 第四节 关于古筝社会教育评价的形式与方法52
- 第五节 实施因素52-53
- 结语53-54
- 附录54-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2 钟文敏;少儿古筝学习心理的把握与调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刘娜;论古筝演奏技巧的运用与发展创新——帮助高职学生了解并认识古筝的演奏技巧与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3年05期
4 陈澄;论古筝操缦艺术[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6期
5 盛霞;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李婷婷;古筝艺术的传播与嬗变论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吕云路,李婷婷;关于青少年“古筝热”潜伏问题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玲玲;;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4期
9 覃晓宁;;论古筝的教育与推广[J];职业时空;2008年04期
10 彭蓉;;试论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成玉;陈进轩;;郓城古筝艺术之乡的建设与发展[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2 刘瑞强;;古筝论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宁晓静;;浅谈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古筝的发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学的古筝情缘[N];石家庄日报;2007年
2 记者 兰燕飞;古筝之乡如何走好产业发展之路[N];扬州日报;2007年
3 阎爱华;高奏江苏古筝艺术新篇章[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徐沛东;在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许燕茹;“古筝之乡”筝韵悠长[N];扬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宋莉;春城掀起古筝就业热潮[N];长春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峰;古筝传千年 新人奏新曲[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安婧;学古筝的多了 古筝演奏家却少了[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陈蕙茹;成都学古筝人数全国第一[N];成都日报;2013年
10 苇杭;中国古筝:艺术教育之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凌;“1+1”古筝基础教学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冉;当代古筝形制改革述评[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4 马卉;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文婷;建国后古筝教材的构建与发展沿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龙妮;关于古筝练习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阳;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古筝发展研究(1986年-20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博;中国古筝与中国箜篌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9 段宏霄;论古筝“颤音”技法[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佳;安顺市中小学生古筝考级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江苏三地社会古筝教育教学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41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