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术语的辩证解析
本文关键词:声乐教学术语的辩证解析
【摘要】:声乐教学术语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有指导意义的专门用语,当前,作为声乐教学手段的声乐教学术语还处于混乱状态,不同的声乐教师对一些常用的术语的理解、阐释分歧、差别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声乐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因此有必要按照一定的分类对声乐教学术语进行汇总分析。本文从介绍声乐教学术语的产生入手,创造性地将声乐教学术语的特性概括为实践经验性、个体习惯性、语言修辞性、即兴创造性和发展变化性五点,并按声乐的基本要素呼吸、发声、咬字、共鸣和声区五部分将常见声乐教学术语进行归类,从生理科学的角度、歌唱心理学角度、声乐美学角度、语言学角度辩证分析,所涉及到的常用教学术语有丹田气、横膈膜、支点、打开喉咙、起音、声音位置、高位置、头腔共鸣、面罩、字正腔圆、过渡音、掩盖(关闭)等六十几个。最后得出结论,即声乐教学术语在使用中应该遵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语言丰富与简练精确相结合、辩证使用等几项原则。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广大声乐爱好者和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声乐 教学术语 辩证 解释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第一章 声乐教学术语的产生及特性分析10-13
- 一 声乐教学术语的产生10
- 二 声乐教学术语的特性分析10-13
- 1 实践经验性10-11
- 2 个体习惯性11
- 3 语言修辞性11
- 4 即兴创造性11-12
- 5 发展变化性12-13
- 第二章 声乐教学术语的分类13-14
- 一 声乐教学术语的分类标准概况13
- 二 按歌唱基本要素对声乐教学术语的分类13-14
- 1 与歌唱呼吸有关的术语13
- 2 与发声有关的术语13
- 3 与共鸣有关的术语13
- 4 与咬字有关的术语13
- 5 与声区有关的术语13-14
- 第三章 呼吸术语的辩证解析14-19
- 一 解析与歌唱呼吸有关的术语14-17
- 1 丹田气、气沉丹田14
- 2 横膈膜(膈肌、膈)14-15
- 3 胸腹联合式呼吸15-16
- 4 支持、保持、控制、对抗、托住16
- 5 支撑带16
- 6 支点16-17
- 7 提气、放下来、叹下来17
- 8 气深、气浅17
- 二 歌唱呼吸术语的辩证分析17-19
- 第四章 发声术语的辩证解析19-26
- 一 解析与歌唱发声有关的术语19-24
- 1 嗓、嗓子、嗓音19
- 2 声带、声门19-20
- 3 打开喉咙20
- 4 放下喉头20-21
- 5 兴奋、提起、积极21
- 6 起音、软起音、硬起音21-22
- 7 轻机能、重机能、头声、胸声、混声22-23
- 8 真声、假声、半声23
- 9 声音位置、高位置23-24
- 10 靠前”、“靠后”24
- 二 歌唱发声术语的辩证分析24-26
- 第五章 歌唱共鸣术语的辩证解析26-31
- 一 解析与歌唱共鸣有关的术语26-29
- 1 共鸣、共鸣腔体26
- 2 口咽腔共鸣26-27
- 3 胸腔共鸣27
- 4 头腔共鸣27-28
- 5 鼻腔共鸣、面罩28-29
- 6 脑后摘筋29
- 7 通道、管子29
- 二 歌唱共鸣有关术语的辩证分析29-31
- 第六章 歌唱咬字术语的辩证解析31-33
- 一 解析与歌唱咬字有关的术语31-32
- 1 子音、母音31
- 2 子前母后31
- 3 字正腔圆31-32
- 二 歌唱咬字术语的辩证分析32-33
- 第七章 歌唱声区术语的辩证解析33-37
- 一 解析与歌唱声区有关的术语33-35
- 1 声区、头声区、中声区、胸声区33
- 2 破裂音、换声点、过渡音33-34
- 3 掩盖(关闭)34-35
- 二 歌唱声区术语的辩证分析35-37
- 第八章 声乐教学术语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原则37-39
- 一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37
- 二 语言丰富与简练精确相结合的原则37
- 三 辩证的运用的原则37-39
- 结论39-40
- 注释40-42
- 参考书目42-43
- 后记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有成,陈万;试论气质类型与歌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康国晶;;“松”与“紧”的辩证关系在歌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4 刘洪巨;;论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李巍;;谈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控制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李磊;;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贾洪伟;;《比较语音学概要》的译介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张敏桦;;高师声乐教学中儿童声乐教学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军;;多彩的旋律——论音乐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涂怡岚;;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黄先文;张刃;;歌唱音乐治疗[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萍;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娅卓;邯郸“街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静;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听觉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荣家;“内心听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调控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鹿凤琴;影响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因素[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1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7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