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和硕特蒙古八首经典礼歌历史文化传承
本文关键词:阿拉善和硕特蒙古八首经典礼歌历史文化传承
【摘要】: 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作为蒙古族传统的朝廷乐府、婚宴的特殊组成部分,蕴含着阿拉善和硕特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及特点。是阿拉善和硕特礼歌的经典著作,它的研究是阿拉善民歌研究的精髓。本文主体内容由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结论等部分组成。主要论述了八首经典礼歌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历程、历史意义。 导论,简述蒙古长调民歌研究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拉特蒙古民歌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与此同时论述了阿拉善民歌研究状况及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从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的历史渊源——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的古老传统;阿拉善和硕特自定居阿拉善地区之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承;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与蒙古国、乌拉特、鄂尔多斯等其它相邻地区的蒙古部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等三个方面出发,对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的深厚蕴意、文化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二章,作为阿拉善和硕特朝廷大宴——“乌日斯宴”的渊源及八首经典礼歌所蕴含的成吉思汗诰令——政治、宗教礼仪;蒙古族传统朝廷大宴礼仪的传承、历史、礼节的成形等进行了分析。 结论,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是阿拉善礼歌的精髓,也汇集了阿拉善和硕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不仅如此,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研究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和阿拉善和硕特的其它民歌:阿拉善民歌中所蕴含的卫拉特蒙古族古老传统民歌和阿拉善和硕特自来到阿拉善地区之后所创作的民歌;阿拉善和硕特八首经典礼歌与其它相邻地区蒙古部族之间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民歌和八首经典礼歌等三大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做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阿拉善和硕特 八首经典礼歌 历史文化 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7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正文8-102
- 参考文献102-1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浅谈迷信与俗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杨彦;;论身体在当代语境下的显性表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杨佩;高凤;;大唐芙蓉园植物景观调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郎勇春;李刚;李伟艳;;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演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黄永良;傅纪良;;海岛民间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6 宋丽范;;东北传统游戏——嘎拉哈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7 索龙高娃;解读肃北蒙古族"剪胎发"仪式[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年01期
8 袁军;;晋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沧桑;2009年06期
9 黄佳明;;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困境及其出路[J];沧桑;2010年08期
10 彭卫民;;语言符号对性的介入的可能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立川;;中华传播习俗与世纪之初的大众传播[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纪洁;;压胜钱及相关问题略论[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王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法律地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张娜;王玲娟;;从巴蜀菜名的独特视角品析中国文化底蕴[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黄永良;;海洋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立勋;;观物取“色”,格物致“道”——有感于南非、迪拜及欧洲一行的城市色彩考察[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刚;唐前蓬莱神话流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斯琴;蒙古族动物故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小明;湟中农民画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喜春;介入社会资本:基督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陈飞鸿;彝汉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赵坤;民俗学视野下的赵树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把红梅;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张洪波;凝聚、超越与沉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3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7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