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仙乐清妙,道法自然——道教音乐文化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6:32

  本文关键词:仙乐清妙,道法自然——道教音乐文化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教 音乐 文化 清虚 自然


【摘要】: 本文是在道教思想的观照下,以体悟“道”之自然为机缘,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对道教音乐文化进行的较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引言、道教音乐的产生与形成、道教音乐的艺术特点、道教音乐的历史传承、道教音乐的经典曲目及与道教密切相关的音乐家、道教音乐的功能与审美风格、结论。七个部分一脉相承,充分运用音乐学与宗教学、历史学、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不同侧面对论题作详实的、多层次的论述。
【关键词】:道教 音乐 文化 清虚 自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8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引言7-12
  • 一、道家与道教的关系7-8
  • 二、道教信仰中的老庄哲学思想8-9
  • 三、“道法自然”:道教音乐的艺术理念9-12
  • 第1章 道教音乐的产生与形成12-19
  • 1.1 道教音乐的渊源12-14
  • 1.1.1 道教的音乐起源观12-13
  • 1.1.2 构成道教音乐的文化因素13-14
  • 1.2 道教音乐传统模式的确立14-19
  • 1.2.1 道教音乐的初萌14-15
  • 1.2.2 士族道士的音乐活动15-19
  • 第2章 道教音乐的艺术特点19-25
  • 2.1 经韵的艺术特点19-21
  • 2.1.1 经韵唱腔的类型及含义19-20
  • 2.1.2 宫观在经韵音乐留传中的重要作用20-21
  • 2.2 法器音乐的艺术特点21-25
  • 2.2.1 法器的文化内涵21-23
  • 2.2.2 法器音乐的审美意义23-25
  • 第3章 道教音乐的历史传承25-33
  • 3.1 历史主要时期的道教音乐发展情况25-30
  • 3.1.1 唐、北宋时期道教音乐的鼎盛发展25-27
  • 3.1.2 南宋金元时期道教音乐的下移民间27-28
  • 3.1.3 明清时期道教音乐派别的分化28-30
  • 3.2 现当代时期道教音乐的保存情况30-33
  • 3.2.1 道教音乐在曲折中的继承延续30-31
  • 3.2.2 现今道教音乐保存较好的宫观31-33
  • 第4章 道教音乐的经典曲目及与道教密切相关的音乐家33-40
  • 4.1 道教音乐的经典曲目33-37
  • 4.1.1 《太极韵》33-34
  • 4.1.2 《澄清韵》34-35
  • 4.1.3 《步虚韵》35-37
  • 4.2 与道教密切相关的音乐家37-40
  • 4.2.1 李隆基37-39
  • 4.2.2 姜夔39-40
  • 第5章 道教音乐的功能与审美风格40-45
  • 5.1 道教音乐的功能40-42
  • 5.1.1 营造气氛、通神降魔40-41
  • 5.1.2 遣欲止念、修道养生41-42
  • 5.2 道教音乐的审美风格42-45
  • 5.2.1 以阴柔为美42-43
  • 5.2.2 以虚静为宗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论文摘要(中文)48-50
  • 论文摘要(英文)50-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国军;;李白游仙诗歌的悲剧意识——浅析李白游仙诗的精神内蕴[J];才智;2011年19期

2 阮锐锐;;直接面对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3 陈荣德;;聆听《养心音乐》解读音乐形式[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4 张敏;;浪漫主义音乐的二元性——谈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5 陈烨;;知“乐”[J];琴童;2011年07期

6 段永升;;王绩对道家道教思想的被迫接受[J];文艺评论;2011年06期

7 彭小哲;;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J];学理论;2011年17期

8 吴海;;虚拟时空世界的严谨规范——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音乐美学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胡锐;;赵宜真的理气论及其思想史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林彦;;红歌的音乐形式与尊严政治[J];绿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武;;神仙信仰的变革与元代净明道团的兴起[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郭尚珍;李娟;;从天罡地煞看《水浒传》的道教色彩[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侯瑞云;;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郝向明;;民族音乐的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王俊;;浅论葛洪的“贵生”思想[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强昱;;李荣重玄学思想述评[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9 董云;;关于非洲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罗艺峰;;马来民间音乐的节奏模式与马来文化的深度结构[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春海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道家、道教起源于上古齐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宗亦文;“道”确有道 不无裨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4 大地;今春,以音乐的名义狂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颜颖颛;巴西文化部长:唱歌为“糊口”[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李国训;数字音乐催生唱片巨头变脸[N];财经时报;2007年

7 潘迪穆(Mukul Pandya);数字音乐出版:能否颠覆传统模式?[N];经济观察报;2006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李红艳;校园原创音乐步入多样年华[N];北京日报;2005年

9 ;郎朗——永远争作第一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袁欣昕;郭峰被书感动得一塌糊涂[N];中国邮政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2 郭建洲;张伯端道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陈昭吟;早期道经诸天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7 伍维曦;纪尧姆·德·马肖的《圣母弥撒》[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傅志前;从山水到园林—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彩拢;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赵恒;仙乐清妙,道法自然——道教音乐文化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良;音乐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对歌词之法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罗虹;杜光庭及其著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云;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生态关怀[D];四川大学;2004年

7 陈超;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旭;唐大曲之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符莉;黎元兴与吴筠的道教思想之比较[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莉莎;论道教传入日本[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7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77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