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乐教-诗教思想今读
本文关键词:孔门乐教-诗教思想今读
【摘要】:乐教的现代踪影;原初的诗教即乐教;乐教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要点;孔子乐教思想承绍周文化;孔子对乐事情有独钟的深刻原因,乐教是最理想化的行政方式;上古诗、乐一体,关于《诗经》体制的争论基本上不否认《诗》皆入乐;诗一乐的结合对于乐教一诗教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孔子 乐教 诗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诗教'及其现代意义研究”(编号:10BZW0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9.2;I207.22
【正文快照】: 兴于计,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有三种目的:消遣、教育、精神方面的享受。听听流行音乐,在喧嚣的歌厅里唱唱耿,对于今天的普通人群来说,是一种最为寻常的娱乐活动。它意味着“茶余饭后”,闲情逸致。但,也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还会有更庄严的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周颖;;漫说三国人物之“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7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兆春;;“雅言”的形成、特点及历史意义试析[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5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月;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形神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1期
2 曾礼军;孔子的《诗》教观探微[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露颖;;论孔子诗教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特点[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阳欣;;论孔子诗教的情感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蒙培元;;从孔子的文艺观看中国的诗性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王小燕;;诗乐辨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7 杜纯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疏解[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郑伟;;汉代诗教思想之形成及其特殊内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陈汉才;略论孔子的诗教[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10 石鸣;从《论语》看孔子的诗教[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添富;;孔子诗教理论的时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许志刚;;周部族在音乐与诗歌领域的贡献[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蓝华增;;孔子诗学的价值[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4 陈新雄;;孔子与《诗经》[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林东海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刘刚;;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霍松林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郑丹平;;孔子“诗教”探析[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董仲舒;;山川颂[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10 阳柯;;孔子“兴观群怨”文艺思想浅述[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温柔敦厚还是激楚奔放?[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赵家治;孔子论诗[N];协商新报;2007年
3 边辑;放开胸怀 容纳不理解[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朱力安;再赴春秋求真解[N];经济观察报;2010年
5 金池;《论语》中孔子说的“女子”并非指“女人”[N];北京日报;2006年
6 曾h讲,
本文编号:585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8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