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孔子礼乐观辨识
本文关键词:乐道——孔子礼乐观辨识
【摘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乐"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论语》和《乐记》等文献的分析,认为孔子不仅有明确的礼乐观,而且其礼乐观念已构成完整的的思想体系,"乐"是孔子完成个人修身、家国同治的方法和必然途径。本文提出"乐道"一词,试图从"礼"、"仁"、"善"、"成"四个层面分析孔子"乐道"的外化形式、实现基础、审美核心与终极追求。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关键词】: 乐 道 礼 仁 善 成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的乐是诗、乐、舞三者合一的综合体,从有文字可考的商至春秋,乐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抒发情感,而且担负着国家祭祀的功能。至周代,乐又以“六乐”的方式,担负起教育贵族子弟的重任。孔子对乐有着极高的天赋,是乐之实践的歌者、演奏家与作曲家。他访苌弘学乐,与师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3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5 许凌虹;《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曹佳丽;;浅探“君子”与“真人”的人格境界——从孔子、庄子的理想人格看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伍三土;;何人可相从——从《论语》看孔子的孤独命运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于薇;肖融;;释“造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9 杨步义;;两千年的距离,相同的尴尬——焦仲卿与李亚平形象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10 蔡瑞雪;;论孔子的天命鬼神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9 田合禄;;孔子对音乐的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之二[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芳;论《红楼梦》中的三个女儿世界[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葳;;论音乐审美观念中的真、善、美[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9期
2 张自慧;张静;;从礼文化的视角论“乐”之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陈映雪;在“身心合一”的情感世界中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李芳;;钢琴教学中的道德思想融入[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5 余艳;从儒家典籍看孔子的音乐道德美学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冯亚;音乐不能承载道德吗?——与邓双林同志商榷[J];中国音乐;2001年03期
7 徐元勇;对儒学在建立音乐审美新意识中的思考[J];音乐探索;1998年02期
8 何涛;“礼”与“雅”、“俗”观念的原始区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刘泽华,文丰;论乐的等级思想及其社会功能[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景圣琪;;论《论语·子之武城》在儒家音乐思想史中的意义[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金明春;;论中国歌曲的衬字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周晓燕;;青铜时代——乐舞的神化与人文启蒙[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占兵邋朱梅;论儒家乐教意旨的核心符码:乐象[N];光明日报;2008年
2 史君良;香港乐评之我见[N];音乐周报;2004年
3 钟艺;儿童歌曲需要与时俱进[N];西藏日报;2004年
4 何晓兵;闲话“听觉艺术”[N];音乐周报;2003年
5 王南邋柳霞;给音乐文化一个家[N];光明日报;2008年
6 孙蓉蓉 南京大学文学院;《乐纬》与《乐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易宁;乡土歌王歌后展现原生态歌曲魅力[N];音乐周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珊;《乐记》音乐哲学的基本理念及其相关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2 葛云;论荀学音乐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俊杰;两种目的论与两种礼乐观[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孔续茜;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学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和”的四个维度[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佳;智力因素在声乐演唱与表演中应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张向东;蔡仲德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592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9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