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的审美追求
发布时间:2017-07-31 03:18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的审美追求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电子音乐创作 审美追求 现代派音乐 后现代音乐 音响审美元素
【摘要】:中国电子音乐作品数量逐年递增,这些作品在继承了西方电子音乐作曲的技术与审美的同时,加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元素,发展出了电子音乐中的中国流派。中国作曲家从现代派和后现代派音乐中提取审美核心元素,并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进行融合,如音响化的创作审美带来的自然化的特点;由反调性的创作理念带来的无主题的特点;由反结构带来的结构自由发展的特点等等,由此而形成了中国电子音乐创作审美追求空灵、飘渺的审美理念。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中国电子音乐创作 审美追求 现代派音乐 后现代音乐 音响审美元素
【分类号】:J619
【正文快照】: 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程, “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首次举办了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揭开了发展中国电子音乐的序幕。”[1]1987年6月,刘健、吴粤北在武汉音乐学院创建了计算机音乐音响实验室;1986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成立“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瑾;究竟什么是音乐的后现代主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鹏云;;刘健音乐创作中的电子音乐思维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张小夫;;对中国电子音乐发展脉络的梳理与评估[J];艺术评论;2012年04期
4 刘云燕;贝里奥与他的音乐创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王次p,
本文编号:597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9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