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论速度对位

发布时间:2017-08-03 02:25

  本文关键词:论速度对位


  更多相关文章: 速度 对位


【摘要】:正"速度对位"一词近来频繁见诸于一些音乐学术期刊杂志和书籍中。据粗略查阅,目前"中国知网"学术文库中应用该词的文章(包括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有近二十篇。其中绝大多数是用该词来描述某种结构形态而运用于具体作品的个案分析。有些文章对该词仅仅一笔带过,有的对该词的含义表述较为模糊。鉴于此,本文尝试着对这一术语的概念、成因和构成形态进行梳理,以期加深对其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分类号】:J60
【正文快照】: “速度对位”一词近来频繁见诸于一些音乐学术期刊杂志和书籍中。据粗略查阅,目前“中国知网”学术文库中应用该词的文章(包括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有近二十篇。其中绝大多数是用该词来描述某种结构形态而运用于具体作品的个案分析。有些文章对该词仅仅一笔带过,有的对该词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纪德纲;;卡特时间性创作思维主导下的结构生成技术——以其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纪德纲;;卡特时间性创作思维主导下的结构生成技术——以其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刘永平;;论多节拍对位及复节奏组合[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娄文利;;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郭文景歌剧《夜宴》音响结构技术特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子_g;温德青三部打击乐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玮莲;对陈怡《第三交响曲—我的美国音乐之旅》的作品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婷婷;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节奏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程雪;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的创作特色与演奏诠释[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卞婧婧;“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刘子_g;温德青三部打击乐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周明昆;管弦乐《空城》的创作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周博;郭文景交响乐《蜀道难》复调技术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赵楠;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下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8 杨璐;现代音乐视唱教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9 姜莹;谭盾胡琴协奏曲《火祭》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锂洋;沃尔特.辟斯顿《三首新英格兰素描》音乐发展动力与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勋;20世纪音乐的变化及其原因探寻[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2 于巧琳;;论20世纪音乐新音色的开拓[J];北方音乐;2011年01期

3 肖晓莲;节奏——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形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范颖;用创造性的音色来塑造音乐的整体形象[J];大舞台;1999年01期

5 潘广宇;;当代电子音乐新音色创作运用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6 马达;音色的构成及表现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非利浦·阿莱博;;关于现代室内歌剧《赌命》的对话[J];福建艺术;2007年02期

8 魏玲;“现代”思维中“传统”的体现——陈怡钢琴曲《多耶》的创作简析[J];钢琴艺术;2005年10期

9 牛力;;浅议音乐中节奏的表现作用[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杨艺;;跨入21世纪的中国打击乐艺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燕飞;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汪胜付;布里顿《战争安魂曲》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5年

3 陈冰野;从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看打击乐的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4 段文晶;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612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12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