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移情到文化释怀——评《名家谈艺: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
本文关键词:从文本移情到文化释怀——评《名家谈艺: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
更多相关文章: 美声歌唱 声乐表演 学术地位 美声学派 文本 访谈 时代特征 社会影响 移情 中国化
【摘要】:正一、文本缘起与价值旅居国外的中国美声歌唱家的求学经历与生存状态如何?中国美声学派主流歌唱理念有何时代特征?如何引导尽可能多的歌唱家从技术角度畅谈美声问题?国外哪位美声歌唱家对当代中国美声教学影响最大?有效的回复这些问题,是一项繁杂而有益的工作。一方面,它需要回复者不但在声乐表演舞台与教学机构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而且在文艺团体与专业院校具有一定的管理经历和人脉关系。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美声歌唱 声乐表演 学术地位 美声学派 文本 访谈 时代特征 社会影响 移情 中国化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一、文本缘起与价值旅居国外的中国美声歌唱家的求学经历与生存状态如何?中国美声学派主流歌唱理念有何时代特征?如何引导尽可能多的歌唱家从技术角度畅谈美声问题?国外哪位美声歌唱家对当代中国美声教学影响最大?有效的回复这些问题,是一项繁杂而有益的工作。一方面,它需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浅析美声歌唱中的头腔共鸣[J];黄河之声;2008年14期
2 程彬;;美声歌唱中的头腔共鸣初探[J];魅力中国;2009年28期
3 康莉;;Bel Canto疏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晓红;美声歌唱与民族歌唱教学漫谈[J];中国音乐;1998年01期
5 莱再提;Belcanto的诞生及其美学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8期
6 周超英!教育系;论呼吸与美声歌唱[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王亚军;王一yN;;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小珊;;李光羲光靠嗓子好成不了歌唱家[J];北方音乐;2008年12期
9 郑顺女;;美声教学之我见[J];艺术教育;2008年12期
10 宋小霞;;浅议美声歌唱中的咽音唱法[J];艺术教育;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涂怡岚;;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魏艳;;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和表现的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赵晶晶;;有关韩国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5 黄丕裕;;声乐教学要养成三种好习惯[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邹光宇;;民族音乐元素的情绪维度与梯度初探[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晓伟;;台北市非创作职业乐团之音乐空间建构[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汤亚汀;;文化研究语境下的音乐人类学:兼论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学的范式差异[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惟正;字、声、情的利益是一致的[N];音乐周报;2008年
2 任江华;红歌为什么能唱红[N];人民日报;2008年
3 雷达;一部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文本[N];文艺报;2011年
4 张大星 本报记者 张世光 林琳;哈夏在歌声中听到了你[N];哈尔滨日报;2008年
5 杜亚雄;白天鹅的翅膀[N];音乐周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琳;让艺术百花竞放哈夏[N];哈尔滨日报;2008年
7 ;理想的音色应该“又明又暗”[N];音乐生活报;2011年
8 陈思静;中外名曲音乐会诉说中国情[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记者 伍斌;“草根明星”贵族化无益古典音乐市场[N];解放日报;2008年
10 思哲;音乐表演专业连续三年就业“亮红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然;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车延芬;从舞谱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伟伟;美声歌唱艺术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实践与体验[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苏雪冰;美声歌唱艺术融合通俗音乐元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3 田一淇;美声歌唱音质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4 肖璀婷;字声传情[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5 张晶;永不凋谢的音乐奇葩[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卞萍;谈声乐表演中对情感的处理与把握[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7 唐娜;声乐表演专业学生个性特征的分析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8 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訾涵;试析心理因素与声乐表演的相互关系[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孟盼盼;美通声乐的发展与在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618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1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