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李太郭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李太郭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传教士 李太郭 中国乐器 古琴 记谱法 中国音乐 中西音乐交流
【摘要】:现存基督教传教士的著述中,有不少关于中国音乐——尤其是中国乐器——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既可以看到传教士对中国乐器的好奇与观察,又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音乐文化态度的分化和变化,还可以从侧面窥见他们与中国人士在音乐上的交往。本文以鸦片战争之前就在中国东南沿海考察并在澳门学习中文,《南京条约》后又先后就任英国驻广州、福州及厦门领事的传教士李太郭(George Tradescant Lay,1800-1845)为例,来窥探西人对中国音乐的看法。传教士所目睹的中国音乐,除给我们留下见证外,或许会为我们全面思考和厘清中国近代音乐的流变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 新西兰国立UNITEC理工学院语言研究系;
【关键词】: 传教士 李太郭 中国乐器 古琴 记谱法 中国音乐 中西音乐交流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引言谈到明清间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音乐,学界一般都会想到“最后一个留在北京的耶稣会汉学家”钱德明教士(JeanJoseph-Marie Amiot,1718-1793)①。但如果论到十九世纪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中国音乐,大家的脑海里浮现的就可能会是李提摩太夫人(Mrs.Timothy Richard,1843-1903)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宫宏宇;;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宫宏宇;;传教士与晚清时的中西音乐交流——花之安与他的《中国音乐理论》[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P.Amiot,叶灯;中国古今音乐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6年04期
4 宫宏宇;;四十年代在华西人与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以高罗佩、毕铿、库特纳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宫宏宇;荷兰高罗佩对中国古琴音乐的研究[J];中国音乐;1997年02期
6 吴晓萍;中国工尺谱的文化内涵[J];中国音乐学;2004年01期
7 宫宏宇;;杨荫浏的传教士老师——郝路义其人、其事考[J];中国音乐学;2011年01期
8 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工尺谱[J];音乐探索;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玲玲,高海林;《古乐经传》之西传及遭遇[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吴雅莉;;21世纪以来中外音乐交流研究述略[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5期
3 冯妮娜;;中国传统记谱法的即兴性、模糊性[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4 许俊雅;;台湾赋篇补遗——从医文赋体谈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李丹枫;;浅谈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影响[J];消费导刊;2010年04期
6 朱秋晔;;才学鸿均包万有,扬中华文化,呈盛世纷繁——浅谈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中国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2期
7 付玉玲;;浅论民间声乐教育发展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8 张敏;;中国音乐文化在法国18世纪的传播——读《华乐西传法兰西》[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9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工尺谱之特色及其它(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宫宏宇;;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3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傅暮蓉;查阜西琴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迪;参禅操琴 修心明性[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吴宏宇;现代音乐视唱教材《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媛媛;河北遵化马坊岭村吴家古曲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沙;保定市天主堂音乐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吴丹;传承中的20世纪中日筝乐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晓晖;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D];河南大学;2004年
7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健;中西记谱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娟;明清时期西方键盘乐器在中国传播管窥[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珊兰;论在中小学南音教学中使用横写工尺谱[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步曾;;圣约翰大学创始人:施约瑟[J];档案春秋;2006年11期
2 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述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肖朗;花之安《德国学校论略》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卢惠余;;闻一多与美国意象派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正[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5 宫宏宇;库特纳和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宫宏宇;;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宫宏宇;;传教士与晚清时的中西音乐交流——花之安与他的《中国音乐理论》[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邬国平;邬晨云;;李白诗歌的第一部英文译本——小uQ薰良译《李白诗集》、译者与冯友兰等人关系及其他[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9 严匡禧;近代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以花之安和《自西徂东》一书为中心[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3期
10 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颐;赤子心怀有隐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瑜雯;中国音乐在台二十年[J];中国音乐;1992年04期
2 李曙明;中国乐器之美——兼及相关的反思命题:国际比赛的哲理与自信的中国音乐家[J];人民音乐;1989年06期
3 胡雪丽;;中西音乐记谱法的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06年11期
4 江江;钢琴与古琴孰高?──近代中西乐器比较中的审美视野[J];钢琴艺术;1999年06期
5 严晓星;;琴边拊掌录:近世古琴逸闻丛话之十一[J];音乐爱好者;2009年12期
6 宁坤;李冉;;十六至十八世纪中欧音乐文化交流的概况[J];文教资料;2008年16期
7 ;乐器视界[J];乐器;2009年03期
8 廖俊宁;;明代乐队音乐对外国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梅晓娟;孙来法;;耶稣会士钱德明与《中国古今音乐考》[J];人民音乐;2008年09期
10 羽渲;古乐琴声[J];北方音乐;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2 郭树荟;;我们时代的欣赏处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罗小平;;中国音乐心理学转型阶段发展特征[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涂艳;;浅谈古琴中蕴含的美学思想[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许小民;费茸;;被遮蔽了的中国音乐之艺术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李渊;;识谱的困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西安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8 谢孝苹;;中国古琴流传日本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9 张平治;;在计算音乐领域勇攀高峰[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春源;;儒、懰、道琴j作p簷
生及音j治vB的探索(“古琴音j,
本文编号:620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2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