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歌舞台演绎述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原生态民歌舞台演绎述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
【摘要】:原生态民歌的舞台演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舞台表演类型,其艺术可行性和文化社会意义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舞台演绎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民歌进行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舞台演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体系来进行规范,确立以传承和传播为主的保护原则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原则。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民歌 舞台演绎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所谓原生态民歌的“舞台演绎”,指的是脱离了民歌原生时空环境的舞台性展演,这种舞台性展演既可以是公益性的,也可以是商业性的,还可能是某种比赛形式。日趋频繁的原生态民歌舞台演绎引发了诸多音乐学、艺术学、美学等方面的讨论,如“何为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光钰;;叫“民间唱法”如何[J];当代电视;2006年09期
2 崔玲玲;;对民歌传承活动的考察与思考——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现状[J];人民音乐;2006年03期
3 俞人豪;;“原生态”的音乐与音乐的原生态[J];人民音乐;2006年09期
4 薛艺兵;;“非物质文化”新语境下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问题[J];人民音乐;2008年02期
5 田联韬;;原生态:“原生——态”,抑或“原——生态”?[J];人民音乐;2009年09期
6 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化实践与“非遗”保护——在“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7 马岚;;从田间乡野到国家舞台——民族国家视野中的原生态唱法[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金燕;王珍;;保护还是污损?——原生态进青歌赛引起中国文化界大辩论[J];艺术评论;2006年08期
9 吴凡;;多维演绎中的感动与镜像——回望2006年中国原生态民歌[J];艺术评论;2006年12期
10 修海林;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J];中国音乐;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汪又菊;;仪式与生存逻辑——从人类学角度解读《红楼梦》中贾府祭祖仪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4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邓小娟;;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遗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索龙高娃;解读肃北蒙古族"剪胎发"仪式[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年01期
8 陈明文;试论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美丽;任义国;;运城关公传说的民俗学解读[J];沧桑;2010年08期
10 邓伟龙;尹素娥;;仪式教育: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应当关注的问题[J];创新;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罗国辉;邵雍;;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的纪念活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张密珍;;历史的演绎与延伸:乡村民俗事象中的仪式与象征[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敏俊卿;;一个伊斯兰教团体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的社会人类学考察——以东乡县库布林耶门宦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8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彭永庆;;社会变迁与女性历史地位的文化透视——基于土家族哭嫁风俗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10 马知遥;;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稳态维持及变动[A];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黎林;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窦烨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涛;川北S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杨;“开国大典”的政治仪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杨巧;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的意义建构:效用与局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10 蔡伏虹;信由何生?歪脖老母民间信仰的人类学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雷;;“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宗花;;当前原生态民歌问题研讨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冯倩;;论原生态民歌及其保护[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郑颖;苏艳丽;武少颖;;从原生态民歌到非物质文化保护[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4期
4 陈宗花;;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以当前原生态民歌评价为中心[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雍敦全;贾丽;;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系列活动综述[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6 付晓玲;;原生态民歌的理性思考——有感于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设原生态演唱组[J];民族音乐;2006年03期
7 张敬忠;;对原生态民歌的几点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张霞;;谈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原生态”与“原形态”[J];四川戏剧;2009年02期
9 ;中国原生态民歌在传播领域近年大事记[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10 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舞台展演的意义和作用[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瑜;褚艳;边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我们河北民歌[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许佳明;;试论芦墟山歌的保护与传承[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张助群;;辽西太平鼓[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5 崔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文化之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周兴燕;;关于“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再度调查浅识[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罗斌;;野草与鲜花的芳香——关于回族舞蹈保存与发展的思索[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志芬;;云南省建水县民族民间歌曲的人类学研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徐家桢;;当涂民歌改编问题之拙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骆怡 通讯员于溯;千年古韵发新声[N];南宁日报;2009年
2 记者 谌强;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3 韩爱青 张博 齐琦;津门法鼓面临后继无人之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闫恩泽;热巴舞动新生活[N];西藏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娟;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N];广西日报;2009年
6 董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岂能过度商业开发[N];今日信息报;2009年
7 周静;贵州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贵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焦雯;“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宗立 通讯员 罗斌;西北“花儿”向世界“非遗”冲刺[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邵岭;“请不要神化‘金色大厅’”[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色音套格特;科尔沁民歌外来文化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旭;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明;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艺;苏式二胡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司亚丹;大弦戏音乐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修婷;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胡献锦;土家族“花鼓子”生存现状与生态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24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2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