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我国农村题材歌曲创作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9:11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村题材歌曲创作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题材 新农村建设 歌曲创作 新时期


【摘要】: 何谓农村题材歌曲?简单的说,就是以“三农”为创作题材,反映农民、农村、农业等现实状况的歌曲。农村题材的歌曲自古就是我国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我国民歌的产生和发展脉络中,我们看到,它是民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生产生活、抒发思想感情的音乐文化艺术。这些歌曲不仅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辛勤劳作、休息娱乐时最质朴、直接的抒情体裁,而且还是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英勇斗争、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从现存的我国古代音乐文学史的记载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古代农村题材歌曲在当时生产条件不发达、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状况下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虽然歌声已离我们非常的遥远了,但是大量的反映农村题材的歌词却以文字的形式永远留在音乐文学史中,为我们今天系统研究农村题材歌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史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题材歌曲在近现代的文明社会里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陪伴我们广大的农民群众走过战争年代,走向共和国的春天。今天,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八亿以上是农民,这个国情决定着我们的文艺必须充分重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的歌曲创作也必须要倾向于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尤其是当前我们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因为农村题材歌曲的繁荣与发展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素质起到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农民群众的作用,忽视对农村题材歌曲的创作,我们应该以具有创新意识的全新视角去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数千年中国社会的基石。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而农村题材歌曲创作却永远都是这个“永恒”主题的主旋律。
【关键词】:农村题材 新农村建设 歌曲创作 新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我国农村题材歌曲创作概述7-30
  • 第一节 我国古代农村题材歌曲创作历史回顾7-16
  • 1、原始社会的农业歌曲雏形7-8
  • 2、《诗经》和"楚声"里的农村题材歌8-10
  • 3、秦汉时期的乐府民歌10-11
  •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民歌曲11-12
  • 5、唐宋诗词里的农民题材歌曲12-14
  • 6、明清时期的俚曲和山歌14-16
  • 第二节 近现代我国农村题材歌曲创作与发展16-26
  • 1、建国前五十年的农民歌曲16-21
  •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歌曲创作21-26
  • 第三节 我国农村题材歌曲的艺术特征26-30
  • 第二章 现阶段我国农村题材歌曲创作概况30-38
  • 第一节 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音乐文化饥渴"现象30-34
  • 1、当前农村音乐文化的现状30-32
  • 2、农村题材歌曲奇缺,农民盼听自己的歌32-34
  • 第二节 农村题材歌曲缺失的原因透析34-38
  • 1、文艺创作者远离农村,远离农民群众35
  • 2、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农民歌曲创作无利可图35-36
  • 3、硬件设施不足,投资、宣传力度不够36-38
  • 第三章 农村题材歌曲创作与新农村文化建设38-47
  • 第一节 农村题材歌曲创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意义38-42
  • 1、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8-39
  • 2、培养农民群众高尚的情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39-40
  • 3、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40-42
  • 第二节 新时期农村题材歌曲创作的发展与传播42-47
  • 1、媒介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农村题材歌曲创作42-43
  • 2、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发挥积极作用43-44
  • 3、政府坚持"三贴近"原则及"文艺扶贫"工程44-45
  • 4、重视加强农村音乐教育,培养农村音乐人才45-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1-52
  • 致谢感言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宛璐;新时期农村轻喜剧与农村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6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26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5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