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元曲曲牌的民间源流

发布时间:2017-08-06 01:07

  本文关键词:元曲曲牌的民间源流


  更多相关文章: 曲牌 俗曲 元曲 小曲 俗唱


【摘要】:北曲演化为自成体系的新声,是在金元之际,但在质变之前,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个别曲牌远在宋代词乐盛行的背景下已经在市井俗曲中开始孕育,【叫声】、【鲍老儿】、【拨不断】、【村里迓鼓】等牌调揭示了这一点。至元代,许多民间曲调并未进入文人创作,或与文人创作在格律、用法上有别。文人创作之外,民间"叶儿"是不容忽视的存在,燕南芝庵《唱论》乐府、套数、叶儿三分法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元曲曲牌在民间俗唱中常变常新,又成为明代小曲曲牌的渊薮。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曲牌 俗曲 元曲 小曲 俗唱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曲曲牌传播研究”(编号11CZW037) 河北师范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带过曲研究(编号W2009Q04)”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元曲曲牌研究”(编号S2011B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元曲曲牌的来源是元曲曲牌研究中讨论最集中、最充分的话题。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杂剧之渊源》首先以科学实证之法,从曲牌名称入手,进行了详细考察,得出了“出于古曲者一百有十,殆当全数之三分之一”①的结论。其后治曲者对此多有研讨,对来源于旧曲曲牌的统计分析日益精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时俊静;;元曲曲牌与宗教音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杨栋;;【山坡羊】曲调源流述考[J];文学遗产;2010年02期

3 黄明兰;一对金代北曲三彩枕[J];中原文物;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平话”概念流变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张劲秋;州来语考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方孝玲;;《白傜歌》:从乐府到元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谢欣;元剧结构拾遗[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王曾瑜;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杨春;从历史上文化的整合过程看当代文化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吴电雷;;元代谐谑散曲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焦洋;;从“东西厢”到“东西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建中;;《错立身》、《小孙屠》所用曲牌的曲律学考察[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滔;元代戏谑散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石;宋元时期徽州文人用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童霏;论宋代节序诗词中的饮食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10年

8 李秀义;《琵琶记》艺术再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慧慧;霍克斯英译本《柳毅传书》中的操纵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蝉雪;唐宋敦煌岁时佛俗──正月[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2 王福利;元朝的两都巡幸、游皇城及其用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刘观民;;佛曲遇见记[J];文物;1987年10期

4 袁静芳;中国佛教京音乐中堂曲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义山;元曲渊源研究述评[J];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02期

2 史航;;谈元散曲中的小令及带过曲[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6期

3 许建中;;《全元散曲》辑录的南套、南北合套考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黄燕妮;;从曲律、曲韵查核诸家对马致远曲点校的失误[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崔蕴华;田耕;;灵动的情感:清代北京小曲风格及形成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刘正维;;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兼述民族音乐发展的“三起三伏”与明代文艺复兴[J];中国音乐;2011年01期

7 李雄飞;;“西调”考[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8 陈明明;开阔的理论视野 细致的直觉品味——读《元曲艺术风格研究》[J];文教资料;1997年01期

9 刘谷风;元曲集联[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95年02期

10 罗斯宁;论元曲的酣畅美[J];戏剧艺术;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霞;;元曲里的草原民俗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梁归智;;浪子风流——《水浒传》与元曲文化精神脉络考索[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任广世;;【北骂玉郎带上小楼】及【渔灯儿】套源流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俊芳;赵先富;马沛明;谢树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5 李贵龙;朱维全;;陕北唢呐 人民的心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向良元;;让丝弦锣鼓走出山门追随时代[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向良元;;丝弦清音奏和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莫柏槐;;青山桥唢呐现象探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福锁;;浅议霍州威风锣鼓[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李同宗;;雅俗共赏的渠县耍锣鼓[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雨;通渭小曲戏入选国家“非遗”名录[N];甘肃日报;2011年

2 郭凤山;满族八角鼓[N];吉林日报;2000年

3 雷达 章岩;陕西迷胡让人“迷迷糊糊”[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江筱湖 编辑;元曲版的玄幻的空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蒲立业 闫盛霆;蒲翁故里添新景 聊斋俚曲又重唱[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张斯直;山西开“元曲”繁荣和鼎盛之先河[N];山西政协报;2010年

7 马相武(著名评论家);老曲新唱《茶馆》兴隆[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8 张斯直;山西开“元曲”繁荣和鼎盛之先河[N];山西政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胥廷辉;通渭:小曲戏唱出农家新气象[N];甘肃日报;2011年

10 主讲人:梁归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元曲的人文精神[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岩;《元曲选》状态形容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褚福侠;元曲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李蕊;全元曲用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谈欣;江苏“五大宫调”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超;该拿什么音声“献”给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孙光军;词曲宫调乐理探微[D];河北大学;2000年

8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廖松清;宗族认同下的吹打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兴芳;论元曲神仙道化剧与隐居乐道剧中隐逸思想的同异[D];山西大学;2004年

2 郭莹莹;《元曲选·音释》入声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隽;皖南目连戏及其声腔曲牌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白洁;明清俗曲曲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许蔚;莆仙戏音乐及其发展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6 庞兴华;徐州琴书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张静;元明北方汉语入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燕肖;明代南散套体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行健;《中原音韵》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熊琨;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627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27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