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音乐剧《歌剧魅影》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5:42

  本文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音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剧音乐 音乐表现技法 调性 和声 配器 风格特征


【摘要】: 音乐剧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a)、喜剧(Comedy)和黑人剧(Minstrel Shows),在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迎来它的黄金时期。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产品。 在音乐剧的诸多要素中,音乐比任何一个要素都要细致、敏感。音乐可以通过变换各个组成要素,表现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变化、气氛的不同,就连最细微的人物心理活动也能通过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出生、成长、生活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共存的文化氛围之中,从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等现代严肃音乐,到通俗歌曲、流行舞曲、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各种流行音乐的创作技法,都渗透到韦伯的创作当中,使其作品里流着追求时代潮流、反传统和求变的血液。韦伯决定创作《歌剧魅影》这部作品的动机,也来自他的一种求变、反传统思想和能够准确把握时尚的慧眼。在《歌剧魅影》的创作中,韦伯重新审视了传统音乐剧的创作并对他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将浪漫和激情以及充满想像力的曲调引入到他那欢快的旋律之中,使得这部音乐剧成为音乐剧界不朽的传世名作。 本论文对《歌剧魅影》这部音乐剧做系统的研究,归纳出了韦伯的音乐创作特点。首先从音乐剧《歌剧魅影》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作曲家等方面入手,系统的分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背景。 在分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音乐时,首先从音乐剧“剧”的角度出发,了解剧情的发展,然后再分析音乐剧本、音乐形态。在进行具体分析时,从音乐本体出发,针对音乐剧《歌剧魅影》的音乐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分析,总结出韦伯音乐剧的音乐构成特点与剧本的相互关系、音乐表现技法,旋律及其主旋律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调性、和声、配器、以及风格特征。
【关键词】:音乐剧音乐 音乐表现技法 调性 和声 配器 风格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5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5
  • 第二章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背景15-22
  • 2.1 音乐剧的定义15-16
  • 2.2 《歌剧魅影》的创作背景16-20
  • 2.3 作曲家─安德鲁·洛依德·韦伯20-22
  • 第三章 音乐剧《歌剧魅影》音乐分析22-62
  • 3.1 《歌剧魅影》剧情简介22-24
  • 3.2 《歌剧魅影》的剧本分析与形态分析24-26
  • 3.3 《歌剧魅影》的音乐分析26-55
  • 3.4 《歌剧魅影》的创作特点55-62
  • 结论62-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8
  • 附录 A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金芳;论音乐剧《猫》的声乐美学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635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35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