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民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5:25
本文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民族化研究
【摘要】: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其创作风格的民族化是艺术歌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它以其独具匠心的文化品质、时代内涵和审美特征,称之为歌曲艺术中的精粹。 “五四”时期是我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建阶段,也标志着中国艺术歌曲的正式产生。本篇论文首先从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阐述,主要从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它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之后再详细地论述了中国新音乐文化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其中具体阐述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相互融合,和中国古代诗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在通过对作品《大江东去》、《花非花》、《思乡》等艺术歌曲的具体分析,研究出新音乐文化时期艺术歌曲的音乐构成特点,以及论述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民族化的特征,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点的同时,并使新音乐文化时期艺术歌曲民族化的创作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性特征。最后结论部分。通过研究和归纳新音乐文化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进一步对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民族化研究这一论点进行总结和概括,进而提出民族化创作风格在我国音乐发展中的积极性作用。 新音乐文化时期的艺术歌曲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传统音乐,也可以说是引导我国音乐健康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以前人研究的成果为起点,对新音乐文化时期艺术歌曲的背景、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既注重艺术歌曲的共性研究,又注重音乐创作中民族化的个性研究。把所有的研究系统化、理论化,进而突出本篇论文的支撑点——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的民族化。本文旨在更深层了解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内涵及目的的同时,并对其今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以此为更多的人认识与研究新音乐时期的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艺术歌曲 创作风格 民族化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论文研究现状9-10
-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新音乐文化时期艺术歌曲概述12-20
- 2.1 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12-15
- 2.2 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15-17
- 2.3 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的发展状况17-20
-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其分析20-42
- 3.1 代表作曲家20-22
- 3.2 艺术歌曲的民族化题材特征22-24
- 3.3 艺术歌曲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特点24-40
- 3.4 民族化音乐思想的深远影响40-42
- 第四章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海源;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与教学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马克;浅析一首经久不衰的优秀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黄常虹;诗、歌、乐——艺术歌曲的完美表现[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681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81677.html